地缘大战略(196)

2025-10-10 评论

  自19世纪以来,拉丁美洲长期处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被当作它的后院。虽然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古巴的卡斯特罗等人敢于向美国挑战,却不能改变这个局面。如果有必要,美国能够比较容易地推翻他们两人的政权。在拉美策动政变、组织暗杀是中央情报局的长项,美国的海外驻军也是政治和情报力量。美国一直是拉美动荡的幕后黑手,在最近的两次政变中也不能摆脱干系。2002年4月委内瑞拉发生未遂军事政变,总统查韦斯指责美国是策动者。2009年6月洪都拉斯政变有美国在当地驻军的身影,被迫离职的总统塞拉亚对美国提出质疑。美国没有直接入侵委内瑞拉和古巴(有过多起对卡斯特罗和查韦斯的未遂政变和暗杀),原因是这两个国家不足以构成威胁,入侵这两个国家不会增进美国的利益。
  除了一般商品之外,美国与拉美之间还有特殊的进出口项目。在冷战期间,美国向拉美输出武器、暗杀和政变,支持独裁政权。冷战后,美国改换了产品,向拉美输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拉美则一如既往地向美国输出人口——合法移民和偷渡者。拉美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受到美国制约,而美国在人种和语言、文化上日益趋同于拉美。所以,影响是双向的。在国家间、文明间的竞争中,武力强弱、文明高下是最主要的条件,但人口多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影响更有持久性。在长时期内,美洲南北方竞争和对抗的胜者很可能是拉美。
  在2006年的大选中,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等十多个国家选择了左翼政府。这些“左倾”的国家占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总人口的70%,国土面积的80%。委内瑞拉、厄瓜多尔两国更是由激进的左派总统当政。他们与美国对抗。前者威胁停止对美国出口石油,后者则宣布在2009年到期之后不再允许美国使用在该国的军事基地。拉丁美洲的政治向左转是对长期贫富分化的反动,是对以权力谋取利益的反动,不同于中国人理解的“左倾”。在一些国家,左倾人士有些矫枉过正。但总的说来,纠正社会的严重不平等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与北美相比,拉美的许多地方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在19世纪的时候,拉美有过很好的发展势头。但政治制度的缺陷终于使它们停滞下来,远远落在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后面。现在,拉美有了一些真正的民主,权贵把持经济的状况有所缓解。拉美有可能走出专制制度与寡头经济造成的恶性循环。民主制度的建立将减少美国干涉和破坏的机会,全体国民不会像军官、寡头和权贵那样被收买。拉美的持续发展将使美洲成为全体美洲人的美洲,而不再是美国人的美洲。同时,“后院着火”将吸引美国更多的注意力,减少美国对欧亚大陆的干涉力度。这样一来,世界各国的力量分布和对比将更加均衡。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将更有保障。
  古巴
  古巴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岛国,在美国的南方。它不是拉美大国,也没有这种前景。它的面积、人口和经济都不堪当此大任。不过,在拉美各地广泛存在的反美运动和反美情绪中,古巴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从冷战到现在都不曾降下来。但这面旗帜以古巴的社会发展为代价。
  古巴是一个岛国,在美国的地缘政治中很重要。1823年门罗宣言之后,古巴逐渐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从1898年美西战争到1959年古巴革命,美国一直控制着古巴,并租借了关塔那摩和翁达湾为海军基地。关塔那摩监狱关押恐怖活动嫌疑人,因虐囚丑闻而闻名于世。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了1961年4月对古巴的猪湾入侵,以失败告终。同年夏天,美苏在柏林又一次发生对立。苏联威胁切断西柏林的对外交通;美国做出强硬反应,苏联退缩,改为修筑后来著名的柏林墙。接着,对抗又转到古巴。美国在西德和土耳其部署核武器,对准苏联。苏联把核导弹运往古巴作为抗衡手段。美国对古巴实行封锁。苏联不顾古巴人的反对,灰溜溜地撤走了导弹。这就是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直到今天,美国仍对经济凋敝的古巴实行封锁。在极端情况下,一个小岛国有可能对一个大陆强国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即使这个大国已经占有了可以作为登陆跳板的半岛。
  今天的古巴是冷战的遗产。卡斯特罗正在把国家大权移交给他的弟弟——后者曾与他一起革命。当初,古巴革命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的敌视迫使古巴选择了苏联为老大哥。现在,古巴又像革命初期时一样成为拉美左翼运动的一部分。从长期时段看,左翼运动没有能力改进社会。尽管都有火红的年代,各国在革命之后都进入停滞状态。国家有能力做一些大项目,但回报很少,民生没有进展。但左倾是对右倾的必然反动。这是拉美和拉美化的教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