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27)

2025-10-10 评论

  岛国的均势也有不同。英国和日本都是狂热的殖民扩张国家。英国的殖民地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在美洲、非洲和亚洲,不会对欧洲大陆的均势产生直接影响。日本的殖民企图是早熟的,在它还不够强大时产生。日本不能远行,远方也没有空白的土地。日本只能侵略它的邻国,它的文化母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打破了本地区的均势,美国参战不可避免。否则,美国不仅将失去在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的利益,夏威夷和本土的西海岸都将受到威胁。而且美国也是一个扩张中的国家,不可能不战而退。
  c?均势的美国模式:辐辏
  美国是欧亚大陆之外的一个“岛国”。“维持均势的政策尤其适合于超然于大陆竞争之外的岛国”。《权力政治》,116页。但美国一点都没有超然于大陆之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均势制造者,也是最大的均势破坏者——取决于某一均势范围是否对美国有利。每一个均势范围都必须由美国发挥杠杆或中枢作用,其他国家则互相对立,或彼此孤立。这样,这个范围就离不开美国。即使在欧洲,美国也不能容忍建立独立的欧洲军队。朝鲜半岛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但韩国仍依赖美国驻军,而三八线南北的长期敌对显然有美国的很大功劳。在中东,以色列必须依靠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才能够对抗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而阿拉伯国家为了对抗以色列,也离不开美国的支持。根据美国和以色列在2007年8月16日签署的国防援助备忘录,在此后10年中,美国将向以色列提供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而在此前的10年中,美对以的军援是240亿美元,新的军援增加了25%。这是美国对以色列40年军事援助的继续。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宣布将向沙特阿拉伯等6个海湾国家出售价值至少200亿美元的武器。美国还打算在未来10年内向埃及提供1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样,美国制造并维持着中东的均势,使对立的双方都依赖美国以和另一方抗衡,同时也孤立和弱化了该地区不服从美国的国家,如伊朗和叙利亚。真是一箭双雕。
  在另一方面,如果某一范围内没有美国的势力,那么美国就会制造混乱,打破团结,把自己变成这个均势的参与者和维持者,使各方都离不开自己。最明显的是拉美。大国普遍使用“分而治之”的伎俩,大英帝国最为老练。在英国人离开的地方经常会发生血腥冲突:印度与巴基斯坦、印度与中国、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伊拉克与科威特,还有非洲的许多地方。在香港回归中国大陆之前,英国也在香港制造分裂和纷争,以民主的名义使香港与大陆出现对立,以便它上下其手。
  大英帝国已经日薄西山。美国出色地继承了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这份遗产。台湾海峡是一例。台湾是一个小岛,很难和大陆抗衡。在美国的帮助之下,台湾凭借一道海峡与大陆对峙。虽然两岸没有爆发战争,但都付出了巨大代价。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从海峡两岸同时获利。美国需要保持台湾在军事技术上对大陆的优势,以弥补台湾在军队数量和纵深上的不足。而为此,美国只需出售较落后、甚至被淘汰的武器,如基德舰和柴油潜艇等。由于在技术上领先很多,美国的均势政策可以长期维持下去。但问题是,台湾能够负担得起吗?大陆将始终占有武器和士兵的数量优势,技术也在提高。台湾的防御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不缓和,最后只落得为美国服务。
  在台海问题上,美国绝不会轻易放手,哪怕引起一场大战。坐山观虎斗是美国的一贯政策。1941年6月,在德国向苏联发起闪击战之后,美国的一位参议员提议说:
  如果我们眼见德国正在赢得战争,我们就应当帮助苏联,而如果苏联正在赢得战争,我们就应当帮助德国,以此让它们尽可能多地彼此杀戮。《纽约时报》1941年6月24日。转引自《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2页,约翰?加迪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四年后,这位参议员以副总统职务接任去世的罗斯福总统,入主白宫并获得连任。他就是哈里?杜鲁门总统(1945-1953在位)。美苏之间的冷战在他执政期开始。杜鲁门的思想在美国并不独特。乔治?凯南也说过类似的话。凯南的政策更加主动:
  我们在世界的敌对或不可靠的势力中间确立一种均势:在任何必要的地方使它们彼此争斗,确保它们在彼此冲突中消耗。出自1948年12月凯南在国家军事学院的演讲。转引自《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29页。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