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技术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权力的模式从古到今没有改变。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希腊军队使用长达6米的矛。长矛手与盾牌手共同组成严密的方阵,在盾牌阵的保护下刺杀敌人。方阵首先不给敌人近身的机会;敌人一旦突破长矛,就会遇到执刀盾牌手的抵抗。亚历山大率领这样的军队,征服了他所知道的世界。游牧民用弓箭射击,攻击距离超过了长矛。他们轻装的战马有很强的机动性。因此,步兵方阵落后了,重骑兵也落后了。游牧民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过,直到拿破仑时期,欧洲的步兵仍然排着整齐的队伍,敲锣打鼓,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那时枪炮火力还不够猛烈,一部分士兵可以在被杀死之前接近敌人。到了今天,武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似乎已经与矛盾、弓马完全不同了。其实,武器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仍然是追求更长的矛、更坚的盾,以及更灵活的机动能力,只是达到这些目的的技术更加复杂、更加精致。权力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基本原理却不会因技术的发展而过时。
a?从欧亚内陆发展出的陆权
欧亚大陆最开阔的地带是中亚草原,从南俄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南部和蒙古。这里是古代部落迁徙的大通道。在史前时期和文明的早期,大规模迁徙和征服的出发点在欧亚大陆内陆,从里海北岸、中亚到蒙古草原的东部。创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古希腊人、古印度人都是从北方而来。辽西和内蒙东部一带的红山文化显示,中原人也可能来自北方。游牧民具有技术优势。他们的马车、骑马和冶铁技术给予他们决定性的优势。但这些较晚出现的技术不是全部原因。不停的迁徙造就发达的社会组织能力,这种能力在战争中非常有用。有了组织能力,就可以在辽阔的草原上汇聚更多的人,在局部的数量对比上对农耕民占有优势。此外,北方不温和的气候造成了居民的强悍。后来,历史多次重复北方占优的模式。古罗马最终被北方蛮族灭亡。中国也多次落入北方草原或森林民族之手。
在骑兵和骑射出现之前,还有过一次交通和军事的革命。马拉战车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大规模使用则在其后大约400年。马拉战车大大加强了驾驶者的力量,世界历史上出现了大迁徙、大战争和大帝国。迁徙的源头是黑海和里海北岸的大草原,那里的印欧人种向各个方向扩张,并驱动了其他人的迁移。在公元前1595前后,赫梯赫梯人(Hittites)的都城Hattusas在今天土耳其安卡拉以东50公里左右。人驾驭着马拉战车,推翻了古巴比伦帝国。赫梯人退走之后,原来从东北方入侵的喀西特人(Kassite)占领了巴比伦。他们统治两河流域达400余年之久,把马拉战车传入该地。公元前17世纪早期,喜克索(Hyksos)人经地中海东岸入侵埃及,把马和马车带到了埃及。喜克索人统治埃及100多年之后,埃及人从他们那里学会车战,把他们赶走了。埃及复兴,建立第十八王朝。第十八、十九、二十三个王朝是埃及的新王国,时间在公元前1540到前1070年左右,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商朝时期。因为有了战车,古埃及进入鼎盛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在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TuthmosisⅢ,约公元前1504年-约前1450年在位。比较各书,那时的年代约有30年左右的出入。本书的远古年代不一定出自一个系统,彼此可能有不协调的地方,仅供读者了解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指挥之下,埃及开始了大规模扩张。向北进入叙利亚;埃及舰队航行得更远,控制了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把爱琴海纳入势力范围。埃及文明大概在此时传播到地中海北部。图特摩斯三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帝国,远在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也向法老表示敬意。埃及的强盛维持了一个多世纪,赫梯人在此期间南下到巴勒斯坦。大约在公元前1275年左右,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Ⅱ,约公元前1301-约前1234年在位。他活了90多岁。企图收复失地。他指挥埃及军队,在卡迭什Kadesh,在今叙利亚境内,遗址尚存,为著名古战场。与赫梯人打了一场大战。在4万多赫梯大军中,有近三千车兵,即将近“千乘”(每车三人)。开始时,埃及军队因轻敌而被引入赫梯人的伏击圈。拉美西斯二世勇敢率领战车兵反击,攻入赫梯阵营。赫梯军因为抢劫战利品而更加混乱。这场战争没有明显的胜利者,双方最后签订了和平协议。
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或晚至公元前9世纪,印度的历史很不清晰),浅肤色的雅利安人从中亚草原侵入到印度河流域,打败了深色皮肤的原住民。印度河流域原来的古文明消失了,开始了新的文明。雅利安人定居下来之后向恒河流域发展,最终征服了印度次大陆。在雅利安人赞美神的古老诗集《梨俱吠陀》里提到了马和战车。他们的军事优势就来自战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