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海上威胁时断时续。最早的一次是在唐朝,日本入侵朝鲜半岛。明朝时则有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倭寇骚扰海疆。在清朝初期,对清廷的海上威胁来自郑成功。从1840年开始,海上威胁大于北方的威胁。今天,对中国最大的危险仍来自海上。根源之一是中国长期把自己限定在陆地,没有向海外扩张。从明朝以后很长时期内,中国官府禁止向海外移民,歧视、迫害移民及其亲属。其中原因似乎有点令人困惑。其实,孟德斯鸠解释得很清楚:“专制主义把臣民当做奴隶看待,出国的人则被看做是逃走的奴隶。”《论法的精神》上,212页。一个相对自由民主的制度可以保证社会的活力和流动性,而活力是扩张的最强大的动力。
中国没有成为一个海洋文明的国家,固然有儒家文化轻视商业的影响,但也许更多是由亚洲东海岸的地理和气候决定的。岛国则不同。英国是航海的国家。英国的殖民扩张不受本国海岸线的制约,在全球都有殖民地。大英帝国因此号称“日不落帝国”。日本在开国之初就走上了扩张道路,1859年攻虾夷(在今北海道),1875年勒令琉球王停止向中国朝贡,然后就走向大陆。
在中国和俄国为西部伊犁的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俄国派了23艘军舰来中国东部沿海炫耀武力。1880年,戈登查尔斯?乔治?戈登(1833-1885)是英国军官,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来中国,战后随英军到上海防范太平天国,1863年起指挥“常胜军”,并与李鸿章熟识。因战功,清帝任命戈登为提督,赏黄马褂;英国提升他为陆军中校。戈登回英国,又去了印度。清廷请戈登来协助防御俄国人。正文中的话是他在天津对李鸿章说的。但这次他在中国的时间很短。戈登后来在苏丹喀土穆战死。向李鸿章提出警告说,只要政府设在北京,中国就不能和任何头等强国开战,因为大沽炮台很容易失陷,使北京门户洞开。徐中约:《1880年戈登在中国》,载《太平洋历史评论》,卷23第2期(1964年5月)第147-166页。转引自《剑桥中国晚清史》下,11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因此,戈登认为,中国只能寻求和平。1900年,八国联军果然攻陷大沽口,清廷下诏宣战。八国联军之战是这些所有殖民国家在东亚扩张的一个标志事件。它们在经历了各自的海外扩张之后,终于在中国,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来了。这些殖民强盗们从来没有这样一致过。
当初,北京在北方陆地上有险可守,还有长城,而面向大海则无险可守。在过去100多年中,首都北京两次陷入外国军队之手(1860年英法联军、1900年八国联军,都从大沽炮台入手)。首都南京面向大海也无险可守。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这不包括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后占领北平。这些军队都是从海外登陆而来。早在1950年代,中国已经能够扼守北京的海上门户。现在,从海上登陆入侵中国的威胁几乎消失了。但是,海上武器平台造成的空中威胁仍然存在,它们在距离中国较近的海域发射导弹,或起飞飞机。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很不利。美国人也看出了这一点。他们说:
中国的边界易攻难守。漫长的海岸线容易受到海上的攻击。……与美国的潜在战场不同,中国最有可能的潜在战场在国内,而不是海外。TheGreatWallandtheEmptyFortress—China?sSearchforSecurity,p10,AndrewJ?Nathan,RobertS?Ross,W?W?Norton&Company,1997?
为了防守,中国必须把防线向外推,以减少遭受进攻的可能性。目前的安全局势不容乐观,中国仍处在包围之中。美国和欧盟在压缩俄国的势力范围。现代中国没有自己明确的势力范围,所以不如俄国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美国的挤压(欧洲在地缘政治上和中国的冲突很小)——尽管美国在中国的周边增强力量,把目标明确指向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被蛮夷包围。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大国的侵略和瓜分企图中生存,对被包围不是那么敏感。现在的包围者不仅军事力量优于中国,在地缘文化上面也占有优势。
在海洋上,美洲的东西两岸之外的岛屿很少,也很遥远。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由美国控制,如夏威夷群岛、关岛。美国的门外是一望无际的旷野,没有居民,没有人来和它争夺,它可以信马由缰地驰骋。中国则不同,只有东部一条海岸,海洋上岛屿密集,在这些岛上有好几个国家: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等。中国打开门就看到黑黢黢的森林,森林里住满了人,还与中国有土地纠纷,中国必须勒紧缰绳。这是中国不利的海洋形势,必须正视,切不可盲目扩充海军,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那样。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