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99)

2025-10-10 评论

  如青藏高原的河流源头一样,高原上的军队也可以向四面八方出击。吐蕃强盛时期就是如此。从外部攻入则不太容易。根据目前已知的条件判断,高原在经济方面意义不大。那里的自然环境严酷,矿产资源贫乏,或开采成本过高。高原的大多数居民把希望寄托在来世,对现世生活的要求不高。即使在青藏铁路通车之后,青藏高原的陆地交通也不能称为便利,因为乘坐火车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很高。因此,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潜力不大。这一区域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自主发展,将长期需要援助,却是国家不得不承担的责任。第一阶梯的作用主要在国家安全上。其文化价值大多体现在藏传佛教上。
  b?第二级阶梯:干旱的内陆
  中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是在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第一级之外的区域。这一区域的面积大约有47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49%,几乎一半。第一阶梯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第二阶梯则不同,它由几个地理单元组成,分布比较分散,从蒙古高原到云贵高原,从四川盆地到黄土高原,在西北是一连串的盆地和绿洲。它们互不连接,人文景观也千变万化。因此,第二阶梯是国境内许多海拔较高地方的总称,是突起的青藏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
  在第二级阶梯北部的许多地方,自然条件比第一级还要恶劣一些。这一区域的北部降水量极少或较少。中国的沙漠、沙地和戈壁基本上都在这一区域,其中有面积34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及其他一些较大的沙漠,如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后三片沙漠在河套以西的内蒙古西部,几乎连成一片)。这些不毛之地加起来将近15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15%。黄土高原是中国开发最久,对自然剥夺最残酷的地区。这里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黄土高原的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3?2%。各地相加,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占全国总面积近30%。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恶劣自然环境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又有很多是近几十年政策的结果。这种愧对列祖列宗、殃及子孙的“发展”仍在继续。
  第二级阶梯还包含面积26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盆地底部的海拔高度只有250米,成都也不过500米。四川盆地是第二阶梯中最富庶的地区。无论从海拔高度、气候条件,还是从生活方式、文化特征来看,四川盆地都更接近东部的第三阶梯。它被列入第二阶梯是因为它四周的高山,有些是壮观的雪山。四川的居民大多不是古代巴蜀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在张献忠屠川之后从东部迁移过去的。这次移民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平均海拔高度1580米的外蒙古(今蒙古国)也属于第二阶梯。那里是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场。蒙古征服的土地大都与第二阶梯相似,适合骑兵驰骋。他们在印度、越南等炎热的地方没有成功,甚至没有尝试。在日本、爪哇等岛国是失败的。蒙元灭亡南宋也费了很大工夫。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内蒙古(110万平方公里)与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相连,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与它们接壤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内陆国——哈萨克斯坦(272万平方公里)和外蒙古(157万平方公里)。这些广阔的地方显示了亚洲内陆的荒凉。
  c?第三级阶梯:中部和东部
  第三级阶梯在东部,包括所有沿海地区和海上岛屿,面积大约是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7%。这里虽然是中国最富裕的区域,却被更广大的相对贫困地区所包围。
  第三阶梯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今天,这里仍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在防卫方面,第三阶梯完全不能自守。东部是在安全上最脆弱的区域。在大平原上,向东奔流的黄河、淮河、长江起到了阻挡北方骑兵的作用。在这三条大河的岸边曾经有过多次南北大战,比较著名的有:三国时魏与蜀、吴的赤壁之战(长江),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淮河)、北宋与辽的澶渊之战(黄河)。长江可以容纳规模较大的水军,南方军队能够发挥习水战的优势。魏国的水军被蜀吴的联军火烧连营。南宋时期,金兵渡过长江之后,在江南水乡不能长驱直入。1130年,这支金兵北撤时,在长江的黄天荡(在今南京东北方)遭到韩世忠的伏击,大败,金兀术几乎不免。在水量较少的黄河和淮河上,水军不能抵抗骑兵南下。淝水、澶渊之战都发生在岸边。总而言之,江河的防御作用有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