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外边人都嚷嚷傻二去紫竹林拿神鞭(25)打毛子,其实他一直呆在家。他心里痒痒,想摆个坛口,但又犯嘀咕,不大相信义和拳真能闭住洋枪洋炮。金子仙更是不叫他和乱民掺和一起。他整天闷在屋里,并不死心。
五月十七日,傻二在家,听大街上有人叫喊,传告各家用红纸蒙严烟囱,不许动火吃荤,三更时向东南方供馒头五个,凉水一碗,铜钱五枚。义和拳大师兄要到紫竹林去拆洋人大炮上的螺丝钉,如果马到成功,洋毛子的炮弹就落不到城里来了。不一会儿,又有人喊叫,各家都用竿子挑起红灯一盏,红灯照仙姑今晚要降神火烧教堂。傻二将信将疑,叫金菊花照样做了,一天一夜,竟然真的没有洋人炮弹落下来;当晚城那边果然起了大火,冒起三炷粗粗的黑烟,夹着一闪一闪的大火星子,直把东半边天都烧红了,比正月十五放烟火盒子还要辉煌壮观。一打听,原来是西门内、镇署前、仓门口的三座洋教堂,给红灯照借来神火烧着了。
转天,傻二在家中无事,忽听有人敲门找他。开门进来一个穿团服的矮小老头儿,倒梨样的圆脸儿,腰间别着一根九孔小管,自称是傻二老乡——安次县廊坊西边香芦村人。他忙请老头儿屋里说话。他不认得这老头儿,老头儿却知道他。因为老头儿和傻二的爹同辈儿。
"你听说一个外号叫-青头楞-的吗?"老头儿问他。
傻二想起,爹爹生前提到过此人,吹一口好笛,在村里的"吹歌会"领头。这会是纯粹的音乐会,红白喜事不吹,只在逢年过节演奏一番,讲求音调和味道。"青头楞"本姓刘,排行老四,由于头皮青得发蓝,乡人给他起了这个蚂蚱的绰号。傻二说:
"原来您是刘四叔呵!"
老头儿高兴地咧开嘴唇,直露出牙花,连连点头。这刘四说,早在乡间就听说天津卫出了一个"神鞭(25)",他猜到这是傻二爹,谁知这次到天津一打听,没料到傻二爹没了,但功夫已经传到他身上。傻二问刘四,怎么会猜到是他家。刘四说,天下还有谁会这独门奇功?跟着,他告诉傻二所不知道的事儿——
传说傻二的老祖宗,原先练一种问心拳,也是独家本领,原本传自佛门,都是脑袋上的功夫。但必须仿效和尚剃光头,为了交手时不叫对方抓住头发。可是清军入关后,男人必须留辫子,不留辫子就砍头。这一变革等于绝了傻二家的武艺。事情把人挤在那儿,有能耐就变,没能耐就完蛋。这就逼得傻二的老祖宗把功夫改用在辫子上,创出这独异奇绝的辫子功……
刘四啧啧赞赏地说:
"你祖辈有能耐,这一变,又是绝活!"
傻二好似一下子找到自己的根儿,心里十分快活,呼叫金菊花备些酒菜招待。刘四说,团有团规,不准吃荤、喝酒、逛窑子、诈钱财,违者挨一百杖,还要给赶出坛口。然后就问傻二身怀绝技,为什么呆在家,不去竖一杆旗,上阵灭敌,光宗耀祖。他正色说:
"东洋武士都败在你手下,难道你还怕洋人?你匾上写着-张我国威-,挂在这儿给谁看的?你要是把这辫子当做古玩,它可就成死的了。如今,大男儿不去为民除害,以身报国,等啥?我老汉乡下还扔着一大家子人呢!"
"您……今年高寿?"
"整整七十啦!"刘四说,但乡下人操心少,活动多,吃新米鲜菜,都显得年轻硬朗。
"这样高龄也上阵吗?"
"不上阵,我一百多里下卫来干啥?显然舞不动铁枪钢刀,穷哥儿们杀毛子时,我也吹吹笛,鼓鼓劲呗!"
傻二心里一动,眉毛也一动,问道:
"刘四叔,我入你的团如何?"
金菊花一旁想要阻拦,却给傻二的目光逼得没敢张嘴。
刘四笑道:
"不瞒你说,今儿是义和团的总头领曹福田老师叫我请你来的,当下就在近边的吕祖堂。说啥入不入团,请你去做老师!神鞭(25)一到,团民立刻要精神十倍呢!"
傻二把搁在心里的话说出来:
"人都说义和团都避枪炮,这话当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