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魂(138)

2025-10-10 评论

    为表彰史迪威指挥缅北会战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也为了表彰和奖励史迪威中将几年来为中国抗战所做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成就,八月二日,经美国国会批准,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提升史迪威为陆军四星上将。这一殊荣使史迪威得以跻身于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四星军人的行列。
    缅北会战的胜利和上将军衔加强了史迪威和蒋介石讨价还价的地位。八月七日,蒋委员长在重庆复电史迪威,批准中国驻印军扩编为两个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中将,下辖新三十师、新三十八师和新五十师。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少将,下辖新十四、新二十二两师。
    孙立人的忠诚得到了如愿以偿的回报。
    九月二日,中印公路正式修通密支那。第一批三百二十辆军车从印度萨地亚出发,经利多、新背洋、达罗、孟缓、孟拱,浩浩荡荡把援华物资运往密支那机场。密支那的通车使“驼峰”航线的航程缩短了将近一半。短短数月,运往中国内地的援华物资成倍上升:六月份为一万八千吨,九月份接近三万吨,到十一月份就创下月空运量四万吨的历史纪录。
    九月二日这一天,对于我的穿下士制服的父亲来说,也意味着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他被提升为上士,驾驶一辆运送给养的GMC大卡车单独开往密支那。刚刚通车的公路沿线,到处都能看见战争留下的痕迹:打坏的汽车和坦克,烧毁的树林和村庄,荒芜的田地和不及掩埋的尸体。所有的城镇几乎都变成一片废墟。无家可归的缅甸人用憎恨的眼光注视着外国军队的汽车,还有成群结队的当地孩子爬上汽车来讨食物。
    在密支那机场,我父亲又看见了乔大叔。总司令在一大群军官的簇拥下,佩戴四颗闪亮的将星走下吉普车。他要去重庆会晤蒋介石。史迪威看上去气色不坏,胜利使他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并且亲热地叫着部下的名字。
    这一天,我父亲还得到一个最坏的消息:他的威廉教官在战场上失踪了。
    也就在这一天上午十时,在距离密支那三千英里的太平洋战区海面上,一艘名叫“长须鲸”号的美国潜水艇及时搭救起一名被敌人炮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几小时前,这个落水的年轻人险些被附近岛屿的日军捉住,而战后获得的材料表明,这些守岛的日军竟然灭绝人性地吃掉了若干名美军俘虏。一位名叫恩塞·比尔·爱德华的摄影爱好者碰巧用小型摄影机摄下飞行员遇救的动人场面。四十多年后,这段默默无闻的电影胶片突然交了好运,许多美国电视公司争相购买版权。一九八九年初,全美广播公司的电视卫星又将影片变成电磁波发射到世界各地,让十几亿电视观众重新目睹了那个战争片段并记住了飞行员的名字。
    他就是美国第五十一届当选总统乔治·布什。

    1
    一九四四年,昆明。
    元旦刚过,美军野战司令官兼Y军参谋长多恩准将就在他的密室里领受了一项来自华盛顿的秘密指令。
    指令内容非常简明扼要:必须干净、利落、不留痕迹地除掉蒋介石。为行文方便,我们姑且把这项指令称作“蓝鲸行动”。
    弗兰克·多恩将军是一位完全职业化的美国军人,对上司忠心耿耿,不持异议,因此他一点也不为指令内容感到吃惊。相反,越是冒险行动,越是艰巨任务越能激发军人的才华和创造精神,因而也越能给军人带来荣誉和地位。从本质上说,军人是这样一种事业:它的成功在于野心和冒险,而不管冒险的后果。
    多恩将军为此感到光荣。
    总指挥史迪威将军亲自往昆明密授指令。他没有解释指令的细节,只是再三告诫这位心腹助手:“蓝鲸行动”事关重大,必须万无一失。他还隐约提到:美国总统希望看到中国“出现一位真正具有民主精神和合作态度的新的政治领袖”。
    暗杀蒋介石,搬掉中美合作的绊脚石,将中国抗战纳入盟军对日作战乃至全球战略的新轨道,这就是“蓝鲸行动”产生和出台的政治大背景。
    该指令被严格保密,不形诸文字,不留下证据,只限军方极少数高级将领知道。指令规定执行期限为三个月,预期自动失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邓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