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魂(2)

2025-10-10 评论

    公元一九七三年即中日邦交正常化第二年,一批日本客人获准访问了中国的边陲城市昆明。客人们向当时的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提出一个不合时宜的要求,希望允许他们到滇西祭一祭日本士兵的骸骨。这个要求被理所当然的拒绝了。
    据说全体日本人当即失声痛哭。
    一九七九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云南,他们被允许到更多的地方参观和游览。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限度,开放的限定就定在昆明以西三百多公里的大理市。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更有南诏古国的遗址和五朵金花的故事蜚声中外,然而日本游客却个个愁眉不展。他们终日翘首西望,茶饭不思。莽莽苍山好像一道严重的历史帷幔遮断他们的视线。临行,日本人个个面西而立,长跪不起。
    他们也是要到滇西祭扫亡灵的。
    我头次听说这件事,曾经长久地为日本人的执拗念头迷惑不解。我以为战争早已成为过去,历史只不过是一缕轻烟。天空被阳光热烈照耀,大地到处有鲜花和绿草,那些日本人何以要执着地寻找失落的历史,何况是并不光彩并不荣耀的历史?
    我回答不出。
    准确说当时的我回答不出。我相信我现在的同胞大多数依然回答不出。
    这便是后来不断促使我关注历史的一个原因。

    1
    昭和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一年),世界战局进入一个决定性阶段。
    六月,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同一天,日本飞机全面袭击西方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仅仅一周,盟军损失一千架作战飞机和一百二十艘舰船,丧失了战争主动权。
    伦敦,首相官邸。
    “爵士,这难道能算作坏消息吗?”大胖子邱吉尔从扶手椅上弹起来,激动地朝外交大臣艾登爵士嚷道:“嗨!日本人干了件什么蠢事…………你想想看,往美国牛仔屁股上捅一刀,这会有什么结果?!不管怎么说,我们不会单独作战了。”
    十二月八日,英国对日宣战。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当苏军作战部长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匆匆把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向最高统帅报告时,斯大林同志正在掩蔽地下室昏昏欲睡。
    “什么?!你再给我念一遍!”斯大林突然两眼放光,好像睡醒的狮子一样亢奋起来:“好极了,真是好极了!听听,这群黄脸猴子干得真不赖。”
    半个月后,苏联最高统帅部秘密从远东军区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包括三十个步兵师,九百辆坦克和全部作战飞机投入莫斯科前线。远东方面只留下部份边防军与日本官东军对峙。
    十二月十七日,英国首相特使,外交大臣艾登飞抵莫斯科,敦促苏联立即对日宣战。这一要求遭到斯大林愤怒拒绝。
    此后,英美首脑多次敦促苏联对日宣战,均遭拒绝。
    《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一直被保持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即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前一周和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当天,才被苏联政府宣布单方面废除。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唯一个对日本采取中立立场和保持外交关系的同盟国家。
    对英美盟国来说,太平洋初期无疑意味着一段充满灾难,耻辱和不堪回首的日子。
    战争头一周,日军占领泰国全境,迫使銮披汶政府签订城下之盟。
    十二月十日,日军同时在菲律宾和哥打巴鲁登陆成功。
    十二日,日军强渡柔佛海峡,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二十五日,香港沦陷,港督马克·扬爵士宣布投降。
    此后一个月,马尼拉、击隆坡和新加坡相继失陷。七万美菲守军放下武器,八万新加坡英军向三万日本入侵者挂出白旗。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仓惶逃出澳大利亚。日军乘胜南下,攻占爪哇、南苏门答腊和巴厘巴板。
    纵观一九四一年及其后的亚洲战场,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将这场战争区分为两个互相关联的局部:一个是亚洲东部幅员宽广的中国大陆(中国战场),另一个是南太平洋沿岸疆域辽阔的东南诸国(太平洋战场)。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动用总兵力不到二十个师团,约五十万人.而在中国大陆,日军常年保持的兵力高达五十至七十个师团,总数超过百万人。由于中国战场旷日持久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半数以上的兵力,并且无休无止地消耗日本国内地战争资源,因此历届日本内阁都把中国抗日军民的存在视为心腹大患。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邓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