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魂(54)

2025-10-10 评论

    “……她使国会觉得是在倾听一位世界伟人的演讲。”(《巴尔的摩太阳报》语)
    “国会被……吸引了。……惊愕了。……缭乱了。”(《生活》周刊语)
    而一位叫卡尔·桑德伯格的记者则怀着赞叹的心情在《旧金山快讯》上写道:
    “……她所要表达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在地球上生活的全人类。”
    蒋夫人的出现无疑使美国公众感到熟悉和亲切,他们把这位回娘家的黄皮肤女儿当作中国的缩影,觉得中国并不遥远,也不隔膜,彼此早就是亲戚,从而激发起一种想要表达友谊和支持的强烈愿望。在麦迪逊花园广场,蒋夫人与议员威尔基同台演讲,两万听众欢声雷动;在好莱坞圆形音乐厅,专程赶来听夫人演讲的听众达六、七万人,创下当地演讲史上的奇迹。夫人还在美国到处募捐旅行,在各大广播公司的专题节目中频频露面。
    蒋夫人成为那一年美国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美国最有影响的三家杂志都将夫人的照片登在封面上,并连续发表专访报道。夫人每天还要收到许多来自美国各地的信件和礼物,有时一天多达数百件。有一次,一位名叫卡塞林·奎因的夫人从新泽西州的东奥林奇寄来一封信,信中附有一张一九三七年的新闻照片和三美元的汇票。照片拍摄的是上海遭受日机轰炸后孤零零的小女孩坐在铁轨上哭泣的情景。奎因夫人恳请蒋夫人收下汇票并激动地写道:“这三美元是我三个女儿捐献给照片上这个中国小女孩的,希望她已经找到了父母。”
    美国舆论迫切希望援助中国的要求和激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白宫和国会,它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促使美国政府立即作出提供贷款和增加对华援助的决定。这种情形使美国的另一个欧洲盟国深感不安。英国驻美大使哈利法克勋爵忧虑地向伦敦报告说:目前美国国会在公众激情浪潮的冲击下,有向华府作出难以实现的承诺的危险。
    蒋夫人的美国之行获得极大成功。
    与美国公众的欢声雷动相反的是,中国夫人在白宫的美好形象正在遭到难以挽回的破坏。
    蒋夫人赴美之初,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曾亲往宾馆探视。总统夫人觉得中国的第一夫人是那么年轻,又是那么娇嫩和弱小,以至于这位有六个孙子的美国祖母产生了想要帮助她并把她当作女儿来照顾的愿望。于是一周以后,中国夫人带着她的全部随从和两名美国护士住进了白宫。
    作为中国最有权势同时也最富有的宋氏家族成员和委员长夫人,宋美龄很快又向人们显示了她的性格和本质中的另外一个侧面。
    毫无疑问,夫人的生活是极为优越的,并且是中国帝王式的优越。他的生活用品全都从国内随机运来。她的衣物之多,令总统夫人瞠目,埃莉诺私下只好把她同古埃及皇后相提并论。夫人卧室的丝绸床单每日一换,如午睡则要换两次;地毯窗帘的色彩图案依脾气和情绪而定,时常都要换来换去,这在战争期间的白宫被看作是一种相当奢侈的铺排和浪费。夫人不喜欢到餐厅用餐,而是更愿意待在寝室里让人侍候。她饮食十分挑剔,常常面对一大堆精美的食品发火。夫人的随从有专人在全国各地采购食品,有的东西则需要飞机专程从中国运来。
    白宫每间房屋都装有电话和电铃,但是夫人偏偏讨厌按电铃,她喜欢用击掌或叫喊的方式使唤下人,并且稍不如意就把顺手的东西,比如茶杯花瓶或者饭碗汤盘砸在下人脸上。有次一位白宫服务员不幸领受了夫人的坏脾气,结果激起了全体白宫服务员的愤慨,他们宣布集体罢工一天并向美国总统提出抗议。
    蒋夫人每次外出都有许多讲究和排场,白宫特工部为了她的安全不得不大动干戈。但是夫人又偏偏喜欢随心所欲地改变计划,常常弄得警卫们无所适从。特工部一位将军坦率向夫人指出,请她今后不要再随意改变活动日程。夫人却勃然大怒,马上给总统打电话要求撤掉这个将军的职务。
    中国夫人由于颐使气指,骄奢无度,因而很快暴露出自己那根藏匿不佳的封建主义尾巴。她后来成为白宫历史上最不受欢迎和声名狼藉的客人。
    对中国第一夫人的观察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白宫那位行动不便却头脑清醒的男主人——罗斯福总统了。总统从蒋夫人身上嗅出一种中世纪封建王朝的腐朽气息,而这种气息正是与夫人的华贵外表,优雅谈吐和富有同情心的演讲格格不入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邓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