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通过之后,临港市的燃油电厂就像小树林中雨后的蘑菇,突然一下子从地底下冒出来许多。
那时候王天容还不知道市场的魔力,不但王天容不知道,就连樊大章和姚秉诚也不知道。但是近邻的香港人懂,香港人知道只要是紧俏商品,而且国家允许生产和买卖,并且所得税减免,那么就等于让他们发财。于是,只是出台了一个政策,外商马上蜂拥而至,抢着建厂。这时候,王天容在电力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在社科院的关系网真正发挥了作用,因为早在制定这个应急方案的同时,她就委托国家权威部门的权威专家们为临港市未来的电力发展制定了科学的远景规划,所以,一开始就将外商的积极性纳入到临港市电力发展的整体规划当中,使“一窝蜂”按有序的方向发展。既解了当时临港市严重缺电的燃眉之急,又没有影响临港市电力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能源集团在临港市电力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当时的方案中,虽然有许多优惠外商投资的政策,但是同时也暗藏了对外商投资的许多限制,主要是对电厂规模和时限的限制。后来姚秉诚在和樊大章的私下交流中,还专门说到了这个问题,说王天容“像男人”,一点都不含糊。当然,这只是他们两个男人私下的交流,没有在公开场合这么说,而如果在公开场合这么说,那么就有歧视女同胞的嫌疑。其实樊大章和姚秉诚背后这样评价王天容丝毫没有贬低女人的意思,只不过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总觉得男人应该比女人更具备对事物宏观把握的能力,比如在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和外商大办电厂政策的同时,还要考虑在未来的长期发展中,保持临港市能源集团在临港市电力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他们潜意识里可能觉得只有他们男人才有这样的思维,所以,当王天容拿出包含这种思考的具体实施方案的时候,他们确实有点意外,于是,发出王天容“像男人”这样的感慨也在情理之中。
樊大章和姚秉承说得不错,王天容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像男人,不仅现在像,而是从小就像。
王天容家姊妹四个,她是老三,上面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她夹在中间,上不沾天,下不挨地。父亲喜欢大姐,母亲喜欢小弟,爷爷奶奶自然只喜欢孙子,王天容就成了家里没有人疼爱的人。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是在姊妹几个之间受了什么委屈,大姐可以找爸爸告状,二哥可以向爷爷奶奶卖乖,弟弟可以向母亲撒娇,只有王天容,自己扛着。久而久之,倒也养成了自立的习惯,并且一直将这种习惯保留到今天。
作为自立习惯的一个重要表现,年轻时候的王天容就不像一般的女孩那样一到一起就唧唧喳喳,参加工作后,也不像一般的女人那样东家长西家短地说东到西。这种习惯在今天看来当然是一个成功女人的优秀品质,但是在当时,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还往往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清高,甚至会被人认为是缺少女人味,所以,年轻时候的王天容在婚姻问题上并不是很顺利。
按说,像设计院这种单位,自然是男多女少,女大学生找对象是不成问题的。事实上,在当时他们那一批女大学生当中,王天容还算是漂亮的,至少应该说是端庄的,所以,一开始直接向她发起进攻或间接通过老工程师做工作的人并不少,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就失去了耐心,对她敬而远之了。原因是王天容总是以一种冷眼看世界的眼神看着周围的这些男人,仿佛觉得这些人都配不上她,对待别人的追求,不拒绝,但是也从不让你靠近。比如有个男同事请她看电影,她欣然接受,但是看完了电影之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该不怎么样还是不怎么样,没有看出丝毫的变化。那时候人老实,一般地一男一女两个同事一起去看电影了,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开始了,下一步就是男的买毛线,女的织毛衣,等毛衣穿在身上了,两个人的饭票就合在一起吃,等到一男一女两个同事饭票合在一起了,基本上就该考虑结婚了。但是,王天容没有按照这个规则走。首先,王天容没有认为同事之间一起看电影就意味着什么“开始”;其次,王天容根本就不打毛衣,不但不给男同事打,甚至也不给自己打,如此,当然就没有办法将爱情进行到底,甚至会被认为没有女人味。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