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18)

2025-10-10 评论

  吴晓春决定向孙凯学习,多把一些精力放在看人看社会上。他相信,只要认识对头,用心,看人看社会的本领并不一定比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难。
  作为这种学习的第一步,吴晓春决定先不跳槽,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如果眼前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能保证跳槽之后就一定能取得老板的信任,一定有机会自己当老板?又怎么能保证当小老板之后一定能处理好那么复杂的社会关系?
  那么,什么是眼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呢?吴晓春又进一步分析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绕开李惟诚,直接接近黄鑫龙。因为新天地集团老板是黄鑫龙,不是李惟诚,既然李惟诚既不能提携自己,也不能成为自己接近黄鑫龙的跳板,那么至少也不能让他成为横在自己和老板之间的拦路石。
  思路是想通了,可操作起来并不简单。首先要有这样的机会,其次还要冒一定的风险,万一让事情还没有办成,就让李惟诚察觉了,更加麻烦。所以,吴晓春十分谨慎,耐心等待,终于等到了那次当面喊黄鑫龙"主席"的机会。
  吴晓春是在边防局会议室里第一次称黄鑫龙主席的。
  那一天是正月初三,是党政机关领导对港澳台同胞进行团拜的日子。黄鑫龙不是党政机关领导,没有资格对港澳台同胞搞团拜,但也以党政机关领导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工作作风,也搞团拜,对集团公司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搞团拜。黄鑫龙第一个拜会的就是边防局领导,因为边防局是集团公司最大的合作伙伴。此时集团公司已经从多元化战略一系列失败中总结出教训来,打算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上,而房地产开发离不开土地。黄鑫龙脑子活,会选地段,所以就跟边防局搞起了合作。
  按照黄鑫龙的理解,深圳之所以能够撤县建市成立特区,最大的原因是挨着香港,否则,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地方不选,偏偏选深圳呢?当初,黄鑫龙基于这个认识才坚决地从脚手架施工队出来寻找做进出口生意的机会,现在,同样基于这个认识,黄鑫龙认为深圳的地段离香港越近的地方越金贵,而离香港最近的地方几乎全部掌握在边防局手里。于是,在他用粮食系统留下来的粮站和粮食仓库学会了做房地产开发之后,就坚持与边防局合作,占了一大片与香港接壤的地段,使新天地公司拥有的土地在老五家上市公司(18)中排名第一,股票价格也一路领先。

  黄鑫龙与边防局合作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土地游离于土地局的管理之外,用这样的地不花钱,至少刚开始的时候不花钱。合作的方式是分房产,具体地说,就是边防局出土地,新天地集团出钱,开发成功之后,双方按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房产。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事先不用支付地价款,集团公司前期费用少,同样的资金,可以开发更多的楼盘,所以,当时新天地集团不仅土地储备在所有的上市公司(18)中排名第一,而且所开发的楼盘建筑面积也排名第一,不用说,帐面资产也是第一。因此,不但黄鑫龙本人当选为优秀企业家,而且新天地集团也被香港某权威周刊凭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上市公司(18)之一。
  为了占更多的地,黄鑫龙灵活应用了当年自己师傅的策略。参军之前,黄鑫龙学过木匠,由于时间不长,所以并没有学到真正的木工手艺,但师傅做木工活的策略黄鑫龙学会了。别的木匠做活一年之中有淡季和旺季,而黄鑫龙的师傅是一年到头都是旺季。师傅的策略是无论多忙,只要有活,马上就去,去了之后先画线,只要在木料上把线一画,这活就是师傅的了,别的木匠抢不去,也不好意思去抢,只能留给黄鑫龙的师傅慢慢做,一家一家地做,一年做到头,总有活做。现在黄鑫龙也这样,恨不能一口气把边防局所管辖的土地都签下来,然后立刻围上围墙,通知桩基工程公司进场,摆出一副正式开工的架势,而私地下,他把主要精力和资金又转移到新的圈地运动上去了。如此,同样的资金和精力,新天地集团就能占更多的地,铺更大的摊子,慢慢做,长期有地做,与师傅当年一年到头有木匠活做一样。
  黄鑫龙这样做当然对集团公司有利,但是对边防局不利,因为边防局把地交给新天地集团了,并且被新天地集团围起来了,到处在开工,到处是工地,却始终也见不到按合同兑现的房产。刚开始,这些保卫边防的人民卫士对日新月异的经济活动方式不懂,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被黄鑫龙唬住了,可后来有一阵子国家允许部队系统和公安系统办公司,许多部队都成立了专门的企业局,部队企业局的领导不抓军事,专抓经济,很快从外行变成了内行,发现了其中的毛腻,就对集团公司的做法有意见,对黄鑫龙本人有意见。于是,那天黄鑫龙来向边防局有关领导拜年的时候,支队长就对他没有好脸色,说话也不够客气,搞得黄鑫龙一个上市公司(18)的大老板多少有些下不来台。而吴晓春就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张口喊黄鑫龙"主席"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