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39)

2025-10-10 评论

  说实话,这段时间吴晓春在武汉,对深圳本部的事情还真不了解,现在听几个老同事一说,马上就沉重不少。这时候,另一个同事补充说,暂停的项目最后是不是还能重新开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开工了,那么收取的"内部认购"资金怎么办?已经花出去的钱怎么收回来?很多支出是灰色的,是见不得阳光的,因此也就是永远收不回来的。而如果重新开工,地价和规划报建费用肯定会大幅度提高,在集团公司现有的财务状况下,是不是有能力承担这些费用更加不好说。
  还有一个同事说得更加可怕,说如果不能开工了,那么收取的"内部认购"资金怎么办?看吧,到时候打官司的事情不少。
  这时候,吴哓春不是沉重了,而是有些心惊肉跳,仿佛看到集团公司山一样的大厦顷刻之间就要轰然倒塌的样子。他不得不佩服黄鑫龙的心理素质,集团公司都成这样了,他竟然那么神采奕奕,把集团公司描述得那么形势大好。
  晚上躺在床上,吴晓春睡不着,替集团公司担忧,替黄主席着急,也替他自己和他的华中公司担忧。毕竟,华中公司是集团下属的子公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集团公司万一出现财务危机,他就是再有能力,把华中公司经营得再好,也不可能扭转整个集团的乾坤,而且还要被集团公司拖死。同时,他也深深地感觉到作为集团董事局主席的黄鑫龙实在不容易,他甚至不理解都到这个份上了黄鑫龙为什么还要装,装得那样轻松和愉快,像集团公司的帐上钱多得没办法用一样。说吴晓春认真想了想,感觉主要原因还是主席不信任他,不信任参加集团高层会议的大多数人,包括不信任李惟诚和总裁,所以才在他们面前装,在集团高层会议上装。就像刚才在一起吃饭一个同事说的,主席真正信任的其实还是赖散之和肖仲明他们这帮人,而正是这帮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既害了集团公司也害了黄鑫龙本人。
  吴哓春现在有些理解黄主席的做法了。黄鑫龙在这个时候宣布在湖北搞到了上市指标和增补他吴哓春为集团董事,一是鼓舞大家的士气,继续演戏,继续装,二是给他一根胡萝卜,并狠狠抽他一鞭子,恩威并用,让他更加努力地为集团公司卖命。万一真搞成上市公司(39)了,说不定就真像他当初给黄鑫龙描述的那样,把所有的优质资产和业绩都集中到华中公司,然后来一个十送十配八,一下子圈几个亿回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么想着,吴哓春就多少感到了一丝安慰,终于渐渐地睡了。

  20——
  吴晓春是睡着了,但李惟诚却无法入睡。
  虽然都是董事,但李惟诚毕竟是老董事,而且还兼着董事局主席助理,在集团公司实际地位仍然比吴晓春高,或者说黄鑫龙对李惟诚更了解一些,更信任一些,因此,李惟诚在集团公司的位置比吴晓春重要。李惟诚让吴晓春一个人先回武汉,他自己过几天才来,说他在深圳要先处理点事,这样做并不是摆架子,也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矫情,而是他确实有事,有大事,有关系到黄鑫龙在新天地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宝座能不能保的大事情。
  其实,当天晚上几个老职员对吴晓春说的那些话还只是冰山一角,实际情况远比他们描述的严重许多,也复杂许多。简单点说吧,当初黄鑫龙挑头组建上市公司(39)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对上市公司(39)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因此,当时整个深圳没有一家正经的国营大企业愿意挑这个头,所以才轮到黄鑫龙,可是现在,傻子也看出上市公司(39)的妙处了,上市公司(39)不仅可以从大陆市场圈钱,而且还能到香港市场再圈钱,不仅能圈一次钱,而且能圈多次钱,关键是圈来的钱既不用付利息,还可以永远不用偿还,这样的好事情哪个不愿意沾?不仅如此,"上市"两个字本身就是招牌,别的不说,就说吴晓春,一到武汉,人生地不熟,可就是凭着上市公司(39)这块招牌,不仅顺利地从当地银行贷到了款,而且还顺利地在汉口火车站这样的中心位置上批下了地。在武汉尚且如此,更何况在深圳当地了。所以,现在争上市指标真可以用"打破头"来形容。但无论怎么争,无论采用什么手段争甚至不择手段来争,每年的上市指标就那么多,争来争去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有两条,第一,掌握这些指标的当权人物不管是腐败的还是廉正的,不管是真廉正的还是假廉正的,最后都能发财,而且是发大财,并且越来越发财。君不见几乎所有的公司在取得上市资格之前都要带着几百万上千万到北京去活动吗?所谓"活动",就是砸钱,这么多钱砸到什么地方去了?当然不会扔到颐和园的昆明湖里面去了,而是塞进了某些人的腰包里。第二,不管能不能把"活动费"顺利地砸出去,也不管砸的地方是不是对路,最终争到上市指标的总是少数,没有争到上市指标的占大多数。因此,也不知道从哪年哪月哪一天开始,一个新鲜名词在古老的中国诞生了,这个新名词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壳资源。"壳资源"名副其实。首先,它就剩一个"壳",一个在证券市场拥有一席之地的"壳",尽管里面的东西可能早已经被全部掏空了,但只要有了这个"壳",经过适当的资产置换或债务重组,就照样能让它洗心革面,焕然一新,成为一家有"题材"的上市公司(39),就照样继续发挥它的圈钱功能,达到圈钱效果;其次,它确实是资源,一种比金矿还要稀缺还要值钱的资源,因为再大的金矿也有开采枯竭的时候,而"上市公司(39)"这个"壳"只要操作得当,不断变换花样地玩"资本运做",就可能永葆圈钱的青春,成为永不枯竭的资金来源。如此,在人们通过正常的渠道什么手段都用尽也争取不到上市指标的情况下,把争夺的目标拓展到"壳"上来是自然的事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