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手记(35)

2025-10-10 评论

  张国良出来之后,这件事我以为就算是过去了。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张国良,听工人说他在东莞的一家台湾厂打工,也有人说他到龙冈去办了一家自行车花鼓厂,发展得还不错。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这事真好像是永远过去了,与我无关了。突然有一天,"董事长信箱"又收到一封神秘的检举揭发信,信上说张国良已经找了人,准备杀了丁先生。孔老板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将这封信给我看了。并且实话告诉我:这个张国良在台湾时就与黑社会有染。那一刻,我就像是接到了生死牌,眼前立刻浮现港台影视上黑社会杀人的各种场面,想到了我年迈的父母和刚会走路的儿子,想到了老婆。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迅速逃离,赶快回家。
  我没想到我这么怕死。我对孔祥儒说:"你不要对任何人说我家在哪里。"
  "那当然。"
  "这里只有你一个人知道我家的情况。"
  "是的,你放心。"
  "我今天就走,马上走,你送我到广州机场,直接送上飞机。"
  "没问题。"
  路上,孔祥儒塞给我一个信封,我捏了捏,大约有几千块,说:"谢谢。"
  孔祥儒握住我的手,说:"你这都是为了我。"
  我说:"你怎么办?他会不会对你下手?"
  孔祥儒没说话,眼睛看着远方,似乎很远很远。这时候我突然感到他的眼光中有一种令人琢磨不透的东西。但反正我也离开他了,不去深想了。
  临上飞机时,孔祥儒对我说:"先在家歇段时间,我在江苏的业务很快就要开展起来,你要是愿意,可以帮我负责那边的业务。那些人你在无锡都见过,熟人。随你自愿吧。"

  17
  一回到家里,我就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我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半天没说话。老婆问我怎么又回来了?我愣了一下,回过神,说孔老板要在江苏开展业务,让我先回来筹备。她说:那你不回深圳了?我说再说吧,反正工资照付。说着,我把那个信封交给老婆,她接过去,认真地数起来,数得很认真。而我则想,这几乎是我的一条命呀!
  我照例回情报室"上班",尽管我现在属于借出人员,市政府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已经为我办好了借用手续,我上班也没工资,但不去情报所我去哪里?好在有我一大堆来信,正好可以看看。我发现国人对印刷品是很信赖的,当初我为了混稿费胡乱写了一些东西,如今真被人当作某某专家了,收到了很多求教信,这些求教信中居然还有一封来自国防科技大学,并且是两位教授一起写来的,向我请教有关舰艇用轻质绝热材料方面的问题,我真想给他们回封信,问他们可不可以收我做博士,如果可以,我就可以天天当面指导他们了。
  看着这些来信,我似乎又很怀念在情报所工作的日日夜夜。所里面人见我从深圳回来都很热情,那样子不亚于见到归国侨胞,我的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某种满足。同事们还嚷着要我请客,仿佛认定我已经发了大财了。被他们这样一捧一抬,我的双脚就离开了地面,而且离得很远,想下都下不来。我豁然发现:我已经没法再回设计院了,没法再回情报所了,这里已经不属于我,开弓没有回头箭呀!
  回情报所"上班"是有好处的。情报所可以看到各种报纸,其中《中国青年报》上一则招聘启事吸引了我。登启事的是海南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说招聘从副总裁到企划人员各个岗位的人才。我给他们去了封信,照例是附上各种证书和奖状的复印件,并对近几个月的经历作了夸张性描述。主要是把时间做了适当的延长,没有说只干了几个月,而是说干了两年。其实这种"适当的夸张"也不算过分,的确,通过这几个月跟着香港老板台湾老板后面当职业经理人,我所经历的事情和增长的见识远比在内地干几年都要多。
  我记得好像就投过这一份个人资料,没想到一下就投中了。他们很快就给我回了信,拟聘我做公司发展部经理,并问我有什么待遇要求。我等不及写信了,马上回了电话过去,说我很乐意去海南服务,并说没什么待遇要求,按公司制度办就行了。我能这样说,就说明我这几个月在深圳没有白过,我在恒基公司搞过招聘,知道提待遇要求没任何好处,除非是老板求你,你自己去应聘还能提什么要求?难道公司还能为你改变他们的工资制度?再说,我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回设计院上班肯定不适应了,就是能适应也丢不起这个人。我发现,像我们这样的人,只要你"下海"了,就别想再回头,也回不了头,各种各样的因素让你没法回头,没脸回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