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在安徽铜陵有色公司第一冶炼厂做课程设计,他那时恰好在铜陵市文工团当相声演员。又一次的"士别三日",我又回过头做学生,他已经成了国家干部。那一次他兴致更高,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给我讲了一部剧本,好像叫《假如我是真的》,说的是一个小混混冒充中央某领导的儿子,骗财骗色,最后终于收审,在法庭上,那个小混混问:"你们说我这罪那罪,不就是因为我是假'高干子弟'吗,假如我是真的呢?"
1983年,还是探亲,我问那个好朋友:"高方清好吗?"
朋友说:"不好。"
"为什么?"
"坐牢了。"
我非常吃惊。
朋友告诉我:高方清带女朋友去游泳,他矮,女朋友漂亮,于是就有几个小混混不服气,当面调戏女朋友,高方清和他们打,吃了大亏,第二天带了武器去报复,将一个混混送进了医院,正赶上"严打",说他顶风作案,进去了。
1994年,海口,我陪客人在歌舞厅听歌,发现台上的歌手像他,但不敢认,前几次是"士别三日",眼下是"时隔十年",变化太大了。
叫来服务生,问:"台上那个歌手姓什么?"
答:"姓高,是我们老板。"
"老板?"
"是,是我们高老板。"
"你们高老板是不是安徽人?"
"是啊,老板你也是安徽的吗?"
"麻烦你叫你们高老板过来一下,说有人找他。"
高方清过来了,很兴奋,但没讲多少话,比十年前在铜陵那一次少多了,我当时以为他是在台上唱累了,后来发现他的话确实比以前少了,是坐牢坐的还是当老板当的?我很想问他,但一直没问,我不想提那一段可能会令他不愉快的经历。
以后我就经常去他的歌舞厅玩。本来是想照顾他生意,可他从来不用我买单,搞得我只敢听歌,喝杯迎宾水,来一点"高消费"都觉得不好意思。
歌舞厅老板自己上台唱歌,这对我来说还是一种新见识。后来听他的部下告诉我:高方清就是从歌手一步步做成老板的,从歌手到经理,再从经理到承包人,又从承包人到老板,一步没差。我从此对他产生敬意,再也不小瞧他了。
事实上,高方清这时候已经不仅会唱歌,而且唱出了名堂。刚开始是自己出了VCD。作为一个有钱的歌舞厅老板,自己花钱出一盘VCD或许不算什么,但这盘VCD上面的歌全是著名词曲作家专门为他写的,而且有一段时间老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每次播放前高方清就给我打电话,我不但自己看,而且邀请我们单位的同事一起看。同事不知是故意逗我开心还是其他原因,看了之后总是说:"高方清真是你的同学?你没瞎吹吧?"弄得我表面生气,心里却觉得很有面子。感觉高方清是名人了,仿佛我也跟着出名了。
那一年,高方清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尽管时间很短,尽管只是四个小生合唱一首歌,但只要能上春节联欢晚会,名气就不一样了。联欢晚会的露面和VCD的发行相得益彰,高方清趁机在海口和合肥等地搞签名售VCD活动,场面热烈。其中海口的活动我是亲自参加的,要不是亲自参加别人说我还不信,活动那么热烈!现场居然还有一个老人痛哭流涕,一定要与高方清合个影,说实话,我至今不知道老人到底是人来疯还是真的对艺术对高方清歌声如此热爱。
作为高方清出名的另一个标志是市面上出现了以他的头像作为封面的挂历和宣传画。宣传画肯定是他自己出钱印的,挂历是怎么回事就不清楚了,反正我是抱回来一大堆,到处送人。这时候,高方清的一首《终生为你守口如瓶》居然还上了什么排行榜。这也不是瞎吹的,因为有次我在他家里,厦门那边恰好来了个电话,说他的那首歌上了排行榜的第三名,要对他做一个长途电话专访,广播电台现场直播,整个过程我一直守在他身边,不让别人来打扰。专访持续四十五分钟,中间他还即兴唱了一段《老歌》。
出了名的高方清收到很多歌迷的来信,其中大多数是女孩子。信中要求高方清回信寄照片,要求跟高方清做朋友,要求嫁给高方清,甚至于直接要求跟他过几天夫妻生活的女孩不在少数。这些信很多是我帮他整理的。我很震惊,这些女孩对高方清一无所知,仅凭唱歌就愿意向他托付终身?从那些信来看,你很难说她们是不认真的,我暗自庆幸自己有个儿子,要是有个女儿,可能从此以后就担心死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