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商(9)

2025-10-10 评论

  越是想快越是慢,给张劲松的感觉是出站的人像做遗体告别,行走得特别慢。一打听,才知道是要查边防证,一个一个地验证,当然慢,比向某个大人物的遗体告别还要慢。好不容易到了出口,张劲松以最快的速度放下行李,对林轩文说:“千万别动,我马上就回来。”说完,象救火一样飞奔而去。
  林轩文把几件行李拢到一起,占领一个墙角,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护着它们,同时,手臂时不时地蹭一下自己的腰。目的是感觉一下那里面的钱还在不在。他只能蹭,不能摸,怕摸了之后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特别是怕引起小偷的注意。然而,即使这样,他还是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并且注意他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两个人相互使了一个眼神,迅速散开。
  “先生,您是从湖北来的吗?”
  林轩文长这么大还没有被人称过“先生”,所以不习惯,不相信是喊他的。可是朝左右看看,没有其他人,只有他自己,知道是跟他说话,于是,赶紧摇摇头,表示不是。
  “您看见刚才一个先生在这里等人吗?”
  这下林轩文不知道是该点头还是该摇头了,因为车站出口处人太多,按照林轩文的理解,是男性都能够称得上“先生”,比如他自己,比如张劲松,还有那些匆匆走过的芸芸众生,都是可以被称为“先生”的,对方到底说的是哪一个?
  “麻烦了,”那个人说,“说好了在这里等我的,怎么不在呢?”
  林轩文没有接话,但是已经注意这个说话的人了。说话的人也可以说是“先生”,而且是比较年轻的先生。这个比较年轻的先生穿着比较得体,看就是个蛮有身份的人。这时候,这位先生在林轩文行李傍边蹬下来,蹬在地上清理包。一边清理,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下麻烦了,我好不容易带过来,难道还要我带回去?”
  “什么东西呀?”林轩文问。是忍不住地问。也像是对人家称呼他“先生”的回报。
  比较年轻的先生站起来,手里拿了一个像工业二极管一样的电子产品,说:“电视接收器,安装在电视机上,不用天线,什么台都能收到,还能收到美国台。”
  此人最后一句话说的比较轻,象是怕旁边的人听见。说着,还特意把自己的嘴巴往林轩文的耳朵旁边凑了凑,仿佛已经把林轩文当成了自己人。
  还有这个东西?林轩文是电工,但也没有听说过这东西。也许吧,林轩文想,现在高科技发展快,冒出一两个新产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再想到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经常遭遇雪花点,每次遭遇雪花点,他都要爬上房顶,调整天线的方向,很麻烦的,要是真有这个产品,还确实不错呢。
  “多少钱一个?”林轩文问。
  “多少钱你也买不到呀。”比较年轻的先生说。
  “为什么?”林轩文问。
  年轻先生看看林轩文,仿佛是判断一下是不是值得把秘密告诉他,然后又看看周围,象是不想让其他人分享这个秘密。这样如此这般之后,或者是这样考虑了一下之后,把嘴巴进一步凑近林轩文,非常神秘地说:“怕老百姓看了外国电视之后搞自由化。”
  林轩文信了,彻底信了。那年头,越是神秘的话人们越容易信。
  “那你怎么买到的?”林轩文问。
  年轻人左右看看,学着电影里搞地下工作的人样子,凑到林轩文的耳朵边,压着嗓音说:“从那边带过来的。”
  说完,年轻人还嘟嘟嘴,示意是从罗浮桥那边带过来的。
  “带这么多干什么?”林轩文问。
  年轻人象是非常犹豫,不想告诉林轩文,但是又似乎跟林轩文很有缘分,一见如故,不告诉说不过去,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把天大的秘密告诉林轩文:“走私呢,在香港那边五十块一个,在这边要卖一百多。”
  “能不能卖给我一个?”林轩文问。
  “不行,”年轻人说,“我是给别人带的,一百个,正好一万块钱,整数,给了你一个,怎么交货?”
  林轩文一想,也是。再说,反正自己刚来深圳,还没有用上电视机,不买也罢。
  年轻人走了。好像是到前面找那个等他的“先生”去了。
  年轻人刚走,这边就有一个中年人满头是汗地跑过来,找人,找得很急,但是仍然没有找到,于是,先问了一个刚出来的妇女,妇女自然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然后,中年人又过来问林轩文,问他刚才是不是有一个香港人在这里等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