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番满足之中,杜元潮会忽然地被什么思念所打扰,一时忘了他的鸽群,而显得困惑、伤感,甚至悲哀———他想到了采芹。
那场大火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她。有人说她投靠远方一个亲戚去了,有人说她去了苏州,艾绒给她找了一份打扫剧场的活儿。但更多的人相信,她已在那场分明是由她点燃的大火中化成灰烬随风飘去了。
杜元潮从海边回到油麻地时,一位当年与采芹要好的大姐,给了杜元潮一个包裹,说是采芹委托她日后转给他的,并转达了采芹的叮嘱:暂且别打开这个包裹,日后非要打开不可时再打开。
杜元潮照着采芹的话去做了,将包裹原封不动地放在柜子里,一动未动。
想着想着,杜元潮会流下两行浑浊的眼泪来。直到鸽群降落、翅膀与气流磨擦发出嗖嗖之声时,他才会又回过神来去注目他的宝贝鸽子。
空疏而寂寞的夜晚,有时他也会混在油麻地一般老百姓中间听范瞎子唱歌,而从前他是听也不听的。其中一曲,他很是喜欢,还能跟着范瞎子哼唱下来: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
酒新,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
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邱子东似乎也很喜欢听范瞎子唱歌了。他有时与杜元潮坐在一张凳子上,静静地听着。
偶尔,两人会说上一两句话。
这天,邱子东走到镇子后面的田野上,本是想随便走走的,却看到杜元潮的那群鸽子正落在余四刚下种的麦地里觅食,就站住了。
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一块泥块儿,嘴里发出“嘘”声,将泥块朝鸽群砸去。因为,他知道,余四为了防止来年的虫害,在下种时一并拌了农药。这食是觅不得的。鸽群立即起飞,飞向空中,飞向远处。邱子东仰头看了看,便继续往前走。然而,等他走出去一段路再掉头看时,那鸽群又正在朝余四的那块地落去。他犹豫了一阵,转过身,又走了回来,一边走,一边在嘴中发出赶走鸽群的嘘声。
鸽群并没有因为他的嘘声就飞离余四家的地,依然不停地在觅食。
邱子东又捡起一块泥块儿,朝它们砸去。它们便再度飞走了———没有飞远,就在天空盘旋,不时地歪着脑袋往下看看,想等邱子东走后,再落下来。
“这里的食又有什么好吃的!”邱子东不解,仰头望着这群奇怪的小东西,在嘴里嘀咕着。
鸽群很固执,偏要往这块地落。一见邱子东走开,就呼啦啦落了下来。
邱子东便又转身回来,用泥块儿赶跑了它们。估摸着它们还要飞回来,邱子东便在田埂上坐下了。
鸽群就在他头顶上盘旋。它们觉得地上坐着的这个老头真怪:我们吃我们的食,碍你什么事!
“再吃,再吃就一个个要吃死了!”邱子东坐在那里不动,守着这块地。
有人走过来,问他坐在这里干什么。他抬头望望天空的鸽子:“它们偏要落在这块地里吃食,这地里是撒了药的。”
这人就捎信给杜元潮。
杜元潮来了。
邱子东说:“这地里是撒了药的。”
杜元潮仰头冲着天空,挥了挥手:“回去!回去!”
那群鸽子就很听话地飞走了。
杜元潮也在地里坐了下来。
邱子东给了他一枝烟,他划着火,先给邱子东嘴上的烟点着,再给自己嘴上的烟点着。
话不多。
杜元潮说:“原先,那河边上有架风车。”
邱子东点点头:“八叶篷。”
“小时,冬天里,都下了篷,我们常推车,一直把水车到地里。”
“大人看到了,就骂,说把麦子淹死了。”
两人说话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提及到采芹。
他们在田埂上坐了很久,直到田野上风大了起来,才分手走开。
走了一阵,杜元潮回头望邱子东时,却也是邱子东回头望他的时候。
杜元潮说:“风大了。”
邱子东说:“风大了。”
两人各自往家中走去。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五年。杜元潮六十五岁的那年春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只褐色*的鹰从芦苇荡那边飞来,在油麻地的上空高高盘旋着。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杜元潮就十分警觉地注视着它。那群鸽子在屋顶歪着脑袋,用琥珀色*的眼睛不安地观望着。
鹰像一片被飓风挟裹到高空中的树叶,在上升的气流中飘动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