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成为往事(46)

2025-10-10 评论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过程。
  起初,人们各种各的地,彼此没有冲突,但是,随着人数的增多,人和人之间就消失了和谐,消失了体贴,消失了礼让,关于土地的争执和纠纷越来越频繁。不很严重的纠纷,在很有威信的石广胜的调停下也就解决了,可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石广胜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有人走出夕梦山,到崤阳县去向知县公告,知县杨正就派公人来调查处理案件,就在这里设立规矩,建立秩序……这就意味着这个群体自身的运作过程导致了强力的进入。而强力一旦进入某一个社会群体,就必然要生发出许多不在人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些事情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对涉身其中的每一个人的人生命运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或者好的影响或者坏的影响,这取决于强力是否是在法律和公正的条件下进入并发生作用。
  我们在夕梦山林区看到的是坏的影响。
  石广胜悲哀地看到,这片广袤的林区和外面的世界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以官府名义进行征缴的苛捐杂税来了,蛮不讲理的强人来了,土地间的买卖开始了;人和人之间近似于原始状态的美好感情发生了动摇,让位给了明确的利益算计,而这就意味着某种生物性的竞争和对立作为普遍法则进入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人类从精神上进入了丛林。
  在这样的活动中,官府始终是强势的一方,而站在官府后面的,是更强势的一方——当地豪绅陆子仪。
  在崤阳县地面上,陆子仪势力极大。陆子仪势力极大不仅仅因为他有广袤的田产,更重要的是他留洋日本的儿子陆省三已经从海外归来,落足省城龙翔,据说非常有可能被K省巡抚江美骐任命为洛州知府,这就是说,未来崤阳知县杨正头上的乌纱帽是否牢靠,将来还要取决于陆家的意愿。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想象在这个事件中,杨正的态度。
  结果就是,和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一样,官府成了实现陆子仪意志和目的的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石广胜代表夕梦山林区土地的主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避免会成为让官府或者说让陆子仪头疼的人。不能说石广胜不尽力,不能说在维护自己利益问题上这些自给自足的庄户人不团结,但是他们能够抗拒官府吗?就像一条小小的溪流,一路欢唱着往下走,还以为会来到一个多么迷人的未知的地方,当你突然发现横亘在你面前的是一条烟波浩淼的江河的时候,你能够不被这条江河吞没吗?杨正硬说这片广袤的原始林区从道光年间就是陆子仪的私产,并且拿出了当时的契照,你有办法吗?你没有任何办法。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任何一个不是由人民制定秩序却最终决定人民命运的社会,都是所有人有秩序地成为秩序制定者的牺牲者的社会。读过私塾并且接触过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石广胜觉得官府的这种掠夺毫无道理,抗争说,我们可以交税,但是我们不能把土地无偿地交给陆子仪,陆子仪作为和我们一样的人没有这个权利!他竟然还引述了变法维新的一些通行理论,反对陆子仪对无辜农民的无端吞并。
  因为某种不知名的病症而脸色蜡黄的崤阳知县杨正把眼睛睁得老大,非常吃惊在这个穷乡僻壤竟然还有知道变法维新的人。
  杨正非常正确地想:我都不知道的东西,你一个深山老林里的庄稼汉怎么就会知道?这件事情本身就有了冒犯的意味,所以这位知县就很恼火,严厉地质问本应当什么都不知道的石广胜:“谁教给你这些的?说!究竟是谁教给你这些的?”
  因为粗通文墨而不识时务的石广胜不屑于回答这样的问题。
  杨正进一步说:“简直是没了体统!一个臭种地的还知道什么叫民权?!还知道变法!?我现在告诉你:好好当你的佃户,这就是你们的权利!交出土地,这就是变法!”
  农民石广胜被押到崤阳县大牢,棍棒之下,他那一点儿可怜的变法常识不足以形成维护尊严的正义信念,在他意识到不接受知县杨正的安排就有可能送命,尤其是知道石家坪一些乖巧的人早已经背叛了他们的代言人,和官府达成了某种约定的时候,这个刚直不阿的人也就只能选择妥协了——他交出了土地的所有权。
  这就意味着,尽管他仍然在这块亲手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抛洒汗水,但是土地已经不属于他了,一个从来没有看到过这块土地的人拥有了它。
  被释放出来的石广胜浑身伤痕累累,没有回家,直接到他的地里去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