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成为往事(97)

2025-10-10 评论

  “过来,”井云飞招呼自己的儿子,“到我跟前来。”绍平略带着迟疑的神色,来到父亲面前。父亲拉住他的手,端详他——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如此仔细地看他的儿子了。
  “爸,该吃饭了。”“我知道,绍平,我知道。”井云飞继续看儿子。“你的功课怎么样?”绍平说,他刚刚抄写了《秋水轩尺牍》,“我要不要拿给你看?”“不用了,绍平,”井云飞制止他,“改日吧!我知道你的行书写得很好。你看,凡事只要下够了工夫,就会有收获。”绍平炫耀说:“明天我就要学习《古文观止》了。”“明天……”井云飞迟疑了一下,“好!好哇!到时候我还是要检查你的……”“我不怕你检查。”井云飞笑起来。“你先去吧,我还要有一些事情。”井云飞松开绍平,“你们先去吃饭,不要等我。”
  绍平去了。
  井云飞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把玉兰和绍平送到天龙寨去,顾虑实际上还是陆相武,他害怕陆相武产生误解——现在是关键时刻啊!
  一九三一年三月三十日(农历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凌晨,商子舟击溃陆相武精心布置的沙城—驼岭防线,解放五座县城以后,兵临城下,开始攻打靖州。这件事在靖州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是在历史教科书、纪念活动、学术讨论、领导讲话和少先队集会上经常被提及的内容,这是因为这个事件具有与在此之前发生的所有历史事件完全不同的性质。
  在靖州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从唐代开始朝廷就不断派遣大将到这里同北方游牧民族或者当地的非法武装进行厮杀,不知道有多少人把热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但是所有这些战争——包括辛亥革命期间发生的战争——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历史发展方向。只有商子舟对靖州的进攻和占领,才真真切切地把一切都改变了,这一点,我们后面还有时间叙述。
  或许人们过于关注这次战争的宏观意义,在细节上反倒出现了疏忽。比如,在所有的历史记载中,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了攻打靖州的战斗,始终是一个盲点。
  我们已经知道,当时商子舟率领着红二十七军,这支军队一共三千七百人,这是一个能够被确认的数字。由于解放靖州的战事是在商子舟解放靖州南部五县以后发生的,那些刚刚分到土地和财物的贫苦农民,怀着对共产党和商子舟感恩的心理,也参加了这次战斗——可见一个失去民心的政权会是多么虚弱——我查看一九八七年由官方修编的《靖州志》,那里给出的攻城人数是五千三百人,即除了商子舟的三千七百人以外,另外有一千六百位贫苦农民自发地参加了战斗。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
  战斗难分难解,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傍晚时分,冯坤急匆匆来到井云飞宅邸,他要告诉井云飞一个重要信息:陆相武已经命令封城,不管任何人,出城要有陆相武亲手签发的通行证件。
  井云飞事先一点儿也没有听说封城的决定。陆相武不可能是最近几个小时才做出如此重要决定的。如果经过了深思熟虑,陆相武今天上午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为什么不通报大家呢?即使不通报大家,为什么也不和井云飞打一声招呼呢?很显然,封城的决定不是为了应对商子舟,这个决定着眼的必定是城内的某种因素。
  井云飞微微地笑了,笑意中蕴含着一种凄楚的意味,就像内心深处被利器刺痛了一样。但是他没有向冯坤显示内心的刺痛,同时,他也很难说出刚刚做出的决定——本来他想让冯坤把玉兰和绍平送到天龙寨去,他仍旧留在靖州。事情既然越来越具有冯坤说的那种色彩,那个决定实际上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在幽暗的灯光下,井云飞显得很疲惫,就像病中的人那样虚弱。
  “你还有没有办法把我们送出城去?”冯坤一时没有弄清楚这个“我们”指的是谁。“我们,我,夫人和孩子。”
  冯坤想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说:“如果现在就走,我有办法。”
  井云飞听到绍平和玉兰的笑声,他们一定是吃过晚饭了。
  井云飞站起来,说:“冯坤,那就请你安排一下,我们现在就走。”
  参加守城的民团军三营和八营很快发现他们在孤军奋战,陆相武的部队全部转移到了北城。三营和八营奉井云飞密令脱离城南阵地,向城西转移,向天龙寨靠拢,他们竟然迎面遭遇了强烈的火力阻击。三营和八营最初还以为商子舟从北边进了城,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阻击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陆相武集结在北城的军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