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愿以偿的一天终于到来:小亦池要上幼儿园了。
不过我想,亦池毕竟还不满三周岁,孩子毕竟是孩子,一般小孩子在妈妈身边和家里待习惯了,口里说是喜欢幼儿园,实际上进了幼儿园,最初一刻没有不别扭的,开始几天大哭大闹不吃不喝的不算奇怪的事。我两个朋友也陪我们一起来幼儿园,她们同是准备帮我哄孩子的。
办完入院手续,我牵着亦池的手把她送到班级。她班级的小朋友正围坐在草坪上,老师是一个年轻姑娘,她微笑着向亦池招手。我松开了亦池,鼓励她自己走过去。亦池慢慢走向陌生的老师和班级,忽然,她停住了,转身跑回来。
我想:坏了!要哭鼻子了!要打退堂鼓了!
不料,我的小亦池,走近我,愉快又平静地对我说:“妈妈再见!”然后再一个转身,坚定不移地汇入了属于她的那个群体,她将生平头一次与陌生人在一起度过一整天,对于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生活巨变。
我在幼儿园的栅栏外面偷偷观察了好久,我的孩子已经坐在小朋友的圆圈之中,她始终没有惊慌失措寻找妈妈的迹象。没有哭,没有叫喊。我的朋友们很吃惊,说:这孩子少有!只有我明白,不是我孩子特别,是我孩子事先就已经知道,她能够进入育才幼儿园呢,是来之不易的,其中就有她自己的一份努力。如果不是她勇敢地对妈妈要求,给父母建议,不是后来我们有意识地与她进行一次次的讨论,而是突然给她断奶,把她从妈妈身边扔进一个陌生地方,我想小亦池同样会畏惧、害怕、哭喊和逃跑。小亦池虽然年纪小,通过与父母共度时艰,她那小小的心眼里,什么都明白了。我以为,这就是教育。
我的小亦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在进入社会大环境之后,过于文静温良的她,没有接受幼儿课本学习的她,能够在幼儿园生存得好吗?据说幼师也会把小朋友们划分为三六九等。幼师会宠爱和表扬一些学会了更多文字和数字的孩子,同时嫌恶和批评另一些不爱学习、不墨守成规的孩子。我的小亦池实在太野了,她太喜欢大自然,太喜欢小朋友之间的疯逗追跑。她会不会让幼师不待见呢?会不会受到小朋友的欺负呢?
很快,小亦池就以她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让我放下心来。主动入园的孩子,精神状态和各方面的能力,当然胜过那些被动入园的孩子。初进幼儿园,孩子们遭遇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大便”问题。幼师最郑重宣布的纪律之一,就是小朋友们不可以在幼儿园大便。据说这是为了全班的集体荣誉,为了保持班级的清洁和空气良好。幼师要求孩子们要么在清晨入园之前,要么在黄昏放学离开幼儿园之后解决大便的排泄问题,绝对不能在班级拉“臭臭”!如果哪个小朋友在班级拉“臭臭”了,那天他就得不到象征荣誉的一枚小红花。小红花由幼师用红纸剪成,每天放学之前颁发给当日的好孩子。孩子们的名字和照片悬挂在教室的一面大墙上,小红花则逐日粘贴在孩子们的名字下面。
这种管理方式很残酷也很奏效,入园三天就能唤醒所有孩子的荣辱感,谁都希望自己每天都挂小红花,每天都让接送自己的家长有脸面。为了小红花,许多孩子都能够做到把双手背到身后,直挺挺坐一节课;能够认真学习写字、画画、数数和唱歌;能够好好吃饭不管是否有食欲;若有饭粒掉在桌子上,都会立(15)刻捡起来飞快塞进嘴里;也能好好睡午觉,一旦躺下来就再不敢吭声,更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说话逗闹。可是,孩子唯独做不到的就是憋大便,这种要求超过了孩子的生理控制能力。
最初我并不知道这条纪律,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了两点古怪。一是几个表现挺好的孩子,名字下面经常空白,总是得不到小红花。这些孩子在家长接送的时刻面红耳赤,羞惭地拽自己父母的手,要他们快快离开,不让他们看光荣榜;二是亦池每天放学回家,进门就直奔卫生间,有时候简直迫不及待。在我的追问之下,亦池才说那些得不到小红花的孩子,是憋不住大便“出丑”了。
怎么出丑呢?亦池说:“他们睡午觉的时候把大便拉到床上了,还有人是拉在棉裤里头了,他们污染了班级的空气,所以不可能得到小红花。老师骂他们是傻子,说他们太出丑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