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29)

2025-10-10 评论

    信的最后,我的孩子写道:尊敬的签证官,我请你务必相信我,如果我妈妈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提供我在英国的求学,我会是第一个反对自己去英国上学的人!
    于是,我们重新整理增补了签证材料,把亦池的信放在首页,第二次送签。
    就在离亦池的行期还只有十天的时候,签证下来了。亦池获得了通过。这一下,我们母女俩又不由自主相拥而泣了。
    人生的路,就是这样艰难,充满意想不到的坎坷和曲折。亦池的同龄人,尽管在重点高中苦读也是异常辛苦,但是有父母陪读,一切由父母打点,辛苦只在埋头做题,亦池却已经经历了一场更为复杂艰辛的社会较量,心理承受能力接受了一次大起大落的锤炼,她处处与妈妈同舟共济,有商有量,从容镇定,语言能力出色。大喜大悲,悲欣交集,终于敲开了她自己的理想中学的大门。

除了为我的孩子高兴,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还能犹豫不决吗?我还担心我的孩子在国外不好好学习吗?不,没有担心了。我知道我的孩子,当然会珍惜她自己好不容易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宝贵机会。我唯一的担心是她还不到17周岁。我16岁的女儿身高164厘米,体重只有42公斤,每年秋季感冒咳嗽发烧,越看越单薄,越看越是小孩子,以后谁能够像我这样照料她呢?即便亲手抚养日夜相处也很吃惊原来16年时间这么短,相处这么少,我觉得还远远没有够,孩子却急不可待地就要出门远行,展翅高飞了。
    启程的日子到了。亦池连我送她去英国的要求,都给否定了。这孩子特别心疼我的稿费来之不易。她从小到大都看着我在伏案写作,赶稿,赶稿,还是在赶稿。她在小学时候曾给我的《怎么爱你也不够》再版写后记,她在后记里写道“很奇怪,我妈妈和别的妈妈不一样,我妈妈从来不玩,她不会打麻将,不会跳舞,除了给我做好吃的,永远都在写作和看书。我不想长大了当作家。作家太枯燥,太辛苦了。”亦池用钱比我还节俭和抠门。我给她买衣服,她从来都是首先翻看标签上的价格,价格稍微贵一点,她坚决不要。亦池最漂亮的衣裙,都是我出国访问时给她买回来的,因为没有亦池在我身边管束我。我和亦池不一样,我总是首先看衣服漂不漂亮,非常漂亮和非常满意的,往往是在收银台才知道有多贵,也往往大大咧咧就刷卡了,事后才发现价格太贵。
    亦池说:“妈妈,英国机票多贵啊!”亦池就是这样一个不说话的孩子,她喜含蓄,喜点到为止,特别怕肉麻和煽情。她更多的语言没有说出口,但是我知道她的言下之意是:英国学费已经够昂贵的了,来回路费的用度上,哪怕能够为妈妈节约一点钱,就可以让妈妈少一点辛苦工作。亦池不多说,我也不多说,我只是坚持想去送她,我也只会简单地说:“家里钱够用,机票钱有的。”“算了吧,”亦池用玩笑话彻底否定了我,她说:“你英语又不好,怎么陪我怎么帮我?反而要我陪你帮你吧?我自己要出海关填写出境卡什么的又要和学校接机的人联络接头,又还要照顾你怕你走丢了,麻烦不麻烦啊?回头你一个人返回,又是火车又是飞机的,我还很不放心呢。”我是生怕给孩子添乱的,听亦池这么一说,再也无话,只能同意她的决定。
    这一天,眨眼就到了。亦池,我的孩子,神情一如平常,依然少言寡语,淡然悠然,在浦东机场,背着她平时上学的那只双肩书包,手挽着我的胳膊,貌似逛街。最后来到了安检门,亦池完全跟平时上学一样,松开我的胳膊,朝我摆摆手,说了声:“妈妈再见。”人就闪进了安检门,我都来不及抱抱她,她也没有什么分别意识,连头都没有回一下,迈着青春的轻快步伐,独自走向英格兰,独自走向她自己中意的中学,独自走上了她自己选择的人生之途。瞬间,就看不见背影了。我无法克制地,不顾及场合地,稀里哗啦哭开了。
    2007年6月28日,是我的一个大日子。我的女儿亦池,两年之前,一个16岁的瘦弱毛丫头,匹马单枪,负笈英伦;在过去的两年里,仅仅去年暑假回家了一趟;现在,我18岁的高中毕业生,今天回家。
    亦池临行的前一天,还有最后一场考试——我完全被英式高考搅昏了,面试都结束了,还考试什么呢?我也懒得再去弄清楚。只是我不敢打搅孩子,不敢让她考试分心——不管什么考试,坚决克制了给孩子打电话的冲动,其实我只是想问她回家第一天最想吃什么?我快乐地忙乎起来:跑超市,做清洁,洗涤、晾晒、熏香,将亦池一年没有使用的房间再度打扮得光鲜如新,气息馨香,然后日夜兼程赶往上海浦东机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