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妹子(3)

2025-10-10 评论

    她的贴身同座是一位中年女人,属于爱嚼的那一类,特别爱说话,不停地询问四妹子(3)是哪个县哪个公社哪个村的人,又问她到西安去做什么,问得四妹子(3)心里发怵了,会不会是派出所穿便衣的警察呢?她只说到西安找亲戚,再就吱唔不语了。

    在她背着妹妹在小学校里念五年级的那年,家里来了一个陌生的跛子,说一口可笑的外乡话,第二天就引着二姑走了,妈叫她把跛子叫姑夫。她瞧不起那个跛子,凭那熊样就把可亲可爱的二姑引跑了。她也瞧不起二姑了,再嫁不下什么人,偏偏就要嫁给那个一条腿高一条腿低的破子吗?这年春节前,跛子姑夫来了,带来了满满三袋白面,四妹子(3)平生第一次给肚子里装满了又细又韧的面条,引着跛子姑夫满山满沟去逛景,再不叫跛子了,只是亲热地叫姑夫。姑夫告诉她,他们那儿一马平川,骑自行车跑两三天也跑不到头;平川里净产麦子,麦秆儿长得齐脖高,麦穗一作长,一年四季全吃麦子,半拃厚的锅盔,二尺长的宽面条,算是平常饭食。左邻右舍那些曾经讥笑二姑嫁了个跛子的婆姨们,纷纷串到窑里来,求妈给二姑捎话,让二姑在一年净吃麦子的关中平原地方给她们的女子找个婆家,跛子也成,地主富农成份也成。即使是两条长腿的贫农后生能咋?还不是伸长脖子咽糠,撅着屁股让人掏屎!四妹子(3)十八九岁了,现在搭乘汽车到西安,二姑和跛子姑夫在西安的汽车站接她,然后再转乘汽车,到二姑家住的名叫杨家斜的村子去,由二姑给她在那儿的什么村子找一个婆家……为着这样一个卑微的目的,四妹子(3)怎么好意思开口说给同座那位毫不相干的中年女干部呢?

    同座的女干部不仅爱嚼食,而且爱嚼舌,听口音倒是延安本地人。她说她离开延安二十几年了,想延安呀,梦延安呀,总是没得机会回来看一看。这回回来,真是重新温习了革命传统,一辈子也忘记不了。四妹子(3)却听得迷迷糊糊,不知这位女干部何以会有这样奇怪的心情。四妹子(3)知道,单她们刘家峁百十户人家中,现在在外作县长以上官儿的人就有三十多个,他们回到刘家峁的时候,也说着和这位女干部相像的话。四妹子(3)却想,如果现在让他们吃糠饼子,撅着屁股让旁人给掏屎,他们就……

    车过铜川以后,四妹子(3)猛然惊叫一声——哦呀!在她眼前,豁然展开一个广阔无际的原野,麦苗返青,桃花缀红,杨柳泛绿。这就是跛子姑夫吹嘘的那个一年四季净吃麦子的关中平原吗?呀——麦苗多稠!呀——村庄多大!呀——多高的瓦房!唔!老家那些沿着崖畔排列的一孔孔土窑,在这平川地带连个影子也寻不到

    四妹子(3)在杨家斜二姑家住下来,没出半月,相继有四家托人来提亲。

    对每一位跨进门槛来的提亲说媒的男人或女人,二姑一律都笑脸迎接,热情招呼,款声软气地探问男方的家庭成分,兄弟多少,住房宽窄,身体状况,结果却没有一家中意的。四家被提起的对象中,一户地主,一户富农,成分太高。另两户倒好,都是目下农村里最吃香的贫农成分,其中一个是单眼儿,一只眼蒙着萝卜花。对前三户有着无法掩饰的缺陷的家庭,二姑当面对媒人回答清楚,不留把柄儿,然而谢绝的语言是婉转的,态度十分诚切。结亲不成人情在,用不着犯恼。第四户人家是贫农,又是独子,男娃也没有什么大缺陷,二姑动心了,专门出去到一位亲戚家打问了一下,才知那男娃是个白脸瓜呆子,顶多有八成,人叫二百五,小时害为脑膜炎。二姑回到家,当下就恼了,当着跛子姑夫的面发泄恶气:“尽给俺侄女提下些啥货呀?地主富农,瞎子瓜呆子,乌龟王八猴的货嘛!俺侄女这回寻不下好对象,就不嫁……”

    听到这些候选者的情况,四妹子(3)难过地哭了,太辱贱人了!二姑转过脸,换了口气,安慰四妹子(3)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哪!要不是图得杨家斜村一年有夏秋两料收成,她才不愿意嫁给跛子姑夫做媳妇呢!跛子姑夫顺着旱烟袋,听着二姑毫不隐讳的奚落他的话,也不恼,反而在喉咙里冒出得意的哼哼唧唧的笑声,斜眼瞅着二姑笑着,那意思很明显,说啥难听话也没关系,反正是两口子了。

    二姑告诉四妹子(3),关中这地方跟陕北山区的风俗习惯不一样,人都不愿意娶个操外乡口音的儿媳妇,也不愿意把女子嫁给一个外乡外省人,人说的关中十八怪里有一怪就是:大姑娘嫁人不对外。近年问乡村里运动接连不断,无论啥运动一开火,先把地主富农拉上台子斗一场。这样一来,地主富农家的娃子就难得找下媳妇了,人家谁家姑娘爱受那个窝囊气呀!高成分的子弟在当地寻不下媳妇,也不管乡俗了,胡乱从河南、四川、甘肃以及本省的陕北、陕南山区找那些缺粮吃的女人。这些地方的姑娘不择成分,甚至不管男方有明显的生理缺陷,全是图得关中这块风水地。四妹子(3)听着,心里就觉得渗入一股冷气,怪道给她提亲说媒的四家,不是高成分,就是人有麻达。既然关中这地方的人有这样的风俗,她最后的落脚怕是也难得如意。想到这儿,四妹子(3)低头伤心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