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鸣声成了根鸟(37)心中的号角。
根鸟(37)终于在一天的黄昏,走向在小溪边洗脚的独眼老人。他平静地告诉独眼老人:“今夜,我要走了。”
独眼老人没有阻止他:“你打算烧掉那片红珍珠?”
根鸟(37)没有问独眼老人是怎么知道他的心思的。他对独眼老人的这种神明般的先知都已习以为常了。他只是朝独眼老人点了点头,然后赤脚站到水中,将独眼老人那双长长的、平平的、已软弱无力的脚握在手中。他用力地给独眼老人搓擦着。
“你还想带走青壶?”
“是的。”根鸟(37)抬起头来望着独眼老人,“我还要带着你一起走!”
独眼老人坚决地摇了摇头:“我已走不动了。”
“还有那么多人怎么办?”根鸟(37)望了一眼在远处走动的人们。
“每隔半年,他们都要再一次吃红珍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返回从前。你只管把那片红珍珠统统烧掉便是了,就别去管他们了。”
在逃跑的前几天,根鸟(37)常往青壶守护的山坳里跑。疤子他们也不很在意,以为是两个孩子互相吸引,合在一起玩耍。根鸟(37)捡了一捆又一捆枯树枝,堆放在一块岩石的后边,他对青壶说:“我们要在这里搭一座房子。”青壶听了,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情,就和根鸟(37)一起检,直到根鸟(37)说:“够了,不用再捡了。”才作罢。
这个日子是精心选择的。
天不黑也不亮。亮了,容易被发现,黑了又难以看清逃跑的山道。那月亮似乎有心,苍白的一牙,在不厚不薄的云里游动,把根鸟(37)需要的亮光不多不少地照到地上。这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长脚家族发现这座铁矿、将第一个人诱进峡谷的日子。每逢这个日子,长脚家族总要铺张地庆祝一番。这天,长脚让疤子去通知各处干活的人们早早收工,然后到大木房集中会餐。大木房准备了足够的酒和菜,大家可尽情地享用。已多日闻不见酒香的人,见一大桶一大桶的酒“一”字摆在那里,就恨不得一头扎进酒桶里。他们操起大碗,在桶边拥挤着,抢舀着气味浓烈芬芳的酒。不多一会儿,就有人喝醉了,倒在大木屋门口的台阶下。这是一个松弛的、没有戒备的日子。
长脚站在人群中,也端着酒碗,不时与人们干杯。他神采飞扬,双目炯炯有神。
根鸟(37)混杂在人群里,也拼命用大碗去桶里舀酒。在长脚的目光下,他大口喝着,酒从嘴角哗哗流进脖子。但他很快就在人群中消失,而走出大木屋。见四下无人,他便将酒泼向乱石滩。然后,他又重返大木屋,在长脚的目光下,再一次舀满了一碗酒。
当根鸟(37)拿着空碗,摇摇晃晃地又要进大木屋时,他看见独眼老人正端着酒碗坐在门槛上。独眼老人朝他微微一点头,根鸟(37)便立即听出:就在今天!
月亮偏西时,木屋里外、乱石滩上,到处是喝倒了人,其情形仿佛是刚有一场瘟疫肆虐过,只留下尸横遍野。
根鸟(37)也倒下了,倒在离青壶守护的山坳口不远的地方。他的心慌乱地跳着,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那个时刻。他望着星空,把激动、兴奋与狂喜统统压在心底。此刻,时间在根鸟(37)的感觉里是有声音的,像马蹄声,像流水声,像风来时芦苇的折断声……
独眼老人在唱着一首充满怀恋、惜别又让人心生悲凉的歌:
河里有个鱼儿戏,
树上有个鸟儿啼。
啼只啼,
个个都是有情意。
既有意,
就该定下个长远计。
空中的鸟儿,
波浪里的鱼,
细想想,
鱼归沧海鸟飞去,
倒落得独自一个添忧虑……
根鸟(37)终于爬起来,走向黑色的山坳。
松树上,挂着一盏四方形的玻璃罩灯。蛋黄样的灯光从高处照下来,照在那片红珍珠上。离灯光近的地方,那红珍珠一粒一粒的,如宝石在烛光下闪烁。夏夜的露水湿润着红珍珠,使它散发出一种甜丝丝的令人昏睡的气息。
青壶的酒菜是专人送来的。小家伙显然也喝酒了,正在灯下的草席上酣睡。
“过一会儿,我就要带你走了。”根鸟(37)蹲下来,望着青壶在睡眠时显得更为稚气的面孔,心中满是一个哥哥的温热之情。他没有惊动青壶,而独自一人走到岩石背后,然后将那些枯枝抱过来,一部分堆放在红珍珠地的四角,一部分撒落在红珍珠丛中。枯枝全部分完之后,他拔了一小堆干草,将玻璃罩灯摘下,转过身去挡住微风,打开玻璃罩,用灯光点燃了一把干草。他放下玻璃罩灯,抓着点燃的干草,点燃了第一堆枯枝。他又用一把点燃的干草,点燃了第二堆枯枝……他在做这一切时,显得不慌不忙。仿佛这世界空无一人,他在自由自在地做一件他愿意做的事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