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黑瓦(139)

2025-10-10 评论

  我们正谈话,他母亲出去包了一纸包熏猪耳朵回来了,倒在―个盘子中,浇了些酱油,放到了院子里的小桌上。赵一亮轻轻拉着我的胳膊,“吃点东西。”
  我和赵一亮面对面坐下来,中间是―盘切好了的猪耳朵。他吃得很香,猪耳朵的脆骨在他雪白的牙齿间咯吱咯吱地响。他不时地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对他母亲说:“妈,再来一点酱油。”
  “妈,有蒜瓣吗?剥两颗。”那盘子,冲他的那一面,不―会儿就快要见底了,而我这一侧,却还像河岸那样矗立着。过了―会儿,这“岸”就向他那一侧坍塌了下去了。他―边吃,一边向我不停地说话,说他新搞到了几首二胡曲子,拉起来很好听,但常要换把位,有时突然地要换几个把位下去,难度挺大,但现在对他来说,已完全不成问题了。
  我在他家待了一两个小时,觉得赵一亮还是从前那个样子,心里倒也坦然了。他送我到院门口时,依然还是从前的形象――腰杆很直,脑袋微微扬起,双臂交叉着放在胸前。
  我走到巷头,忽然起了―个要加强“我俩―如从前”这―感觉的念头,就转身回来,准备向他要一块好松香(其实,我还有好松香)。走到他家院门口,就听见赵一亮在向他母亲发脾气:“谁让你去叫人家林冰来看我的?我怎么啦?我怎么啦?我干吗要让人家来看我?我干吗要让人家来看我?……”口气很凶,并且踢翻了一个什么东西。
  他的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回去的。当又―个什么东西被赵―亮踢翻之后,他父亲骂道:“你这个畜生,还问‘怎么啦怎么啦’,你干吗整天躺在床上像个死人一样?不想活了,门口就是大河!”
  赵―亮大声叫道:“我这就去干活,我这就去干活!”
  我怕赵―亮真的要出来干活,赶紧走开了。
  赵―亮并没有干活,但也没整天躺着,而是不分白天黑夜地拉胡琴。拉的都是―些哀怨悲愤的曲子,很投人。拉得他母亲泪汪汪的,拉得他父亲不住口地骂:“死吧!死吧!……”
  拉了半个月胡琴,赵―亮突然很潇洒地旅行去了――去上海的―个亲戚家玩去了。
  过了―个月,赵―亮回来了。回来第二天,他就宣布:“我要劳动了。”他所说的“劳动”,不是指帮助父亲染布。他从前的骄傲在于他家的富有,但他―直就有点鄙视这使他家富有的相传了五代的作坊活计:一双手一年四季被颜色染着,像什么样子?他所说的“劳动”,是作为―个社员,参加地里的劳动。他母亲一听说他要劳动了,就仿佛听见他说“我要活下去了”一样,眉头舒展,满心欢喜,赶紧去给他准备劳动工具。只一天的工夫,大锹、洋锹,镰刀,扁担,柳筐……就――办齐了。扁担还是―根桑树扁担,极有柔性。
  赵―亮说:“我还得有―双草鞋。”
  他母亲说:“从前的人做生活,要穿草鞋。而今的人做生活,不太兴穿草鞋了。”
  赵―亮却说:“不,我要穿草鞋。”
  他母亲马上就出去寻找草鞋,找出镇子,才买回几双草鞋来。第一回穿草鞋的人,穿不上一会儿工夫,脚就要被打破皮的。于是,他母亲就用榔头反反复复地捶打那些草鞋,直至将它们捶打得软绵绵的。怕还要打脚,在脚后跟等关键处,又缝了几层布。
  赵一亮下地干活了,初时,混在人群里,不太自然。有人说:“赵大少爷,下地了!”他的脸就忽地―下红了。后来干了几天,也就自然了。不过,他的形象仍然像舞台上―个演出来的“新型农民”。他总穿得那么干净(每日换两套衣服),两只裤管卷得一般齐整,草帽是新的,带子雪白,腰里束了根牛皮带,手腕上还戴了一块从上海买回来的手表,而脚上却穿着草鞋,显得太煞有介事。他到地里劳动,他母亲就为他劳动――除了不停地给他洗衣服,还要给他端上洗脸水,还要请人帮他磨镰刀之类的工具,还要―天两次地往地里给他送吃的。
  赵―亮在野外被风吹着,被太阳晒着,心情又不太坏,倒显出了油麻地中学的学生们所没有的健康。那天,我在大桥上碰到了他。他正挑着空筐从地里回来,见了我,就在桥上站住了,“林冰!”声音很响。他将担子搁在桥栏杆上,双腿微微劈开,稳稳地站着,多解了一两颗钮扣,露出结实的胸膛来,右手拿着草帽,轻轻地扇着。那样子让人觉得,只有劳动才是件叫人身心愉快的事情。
  过了些日子,我们又一次相遇。他说:“林冰,晚上要是有空,到我们家来玩吧,把你的胡琴带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