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逝,圆圈不圆(11)

2025-10-10 评论

    关于“天使”一定很瘦这个奇怪的逻辑,林子梵也不知是怎么形成的。
    他始终以为,有缺陷的女人才是真实可感的,才可能拥有结实的情感。他不怎么相信“天使”这种虚幻缥缈的圣洁完美之物,他以为那不过是人类对于神话的美好向往罢了。
    “天使才佩带利剑呢!”他总是这样说。
    至于上帝,他不太想得清楚。反正大气污染得如此严重,上帝站立在人类企及不到的云端高处,被身下混浊的气流阻隔着,人们望也望不到他。但是,林子梵空落的双眸是渴望上帝存在的,哪怕只能望到上帝的一个脚趾头呢。
    以往林子梵一直都喜欢雨天,阴霾的天色最适合追忆往事,追忆是需要一种精神的“黑洞”的,这种身体内部的“黑洞”与黯淡的天色不谋而合,迎合了他追忆往事所需要的氛围,使之顺畅地延伸。
    但是,这几天的阴雨绵延,却使他烦躁不安,他的神思始终无法专注地沿着往日那“黑洞”伸展。物质的肉感的但又绝不仅仅是物质的肉感的维伊的影子,始终缠绕不去,他的神思扭结在一个绕不开的扣结上——怎么能说离开就离开呢?也太不负责任了!
    进而又想,人家是你什么人,要对你的不愿她离去的念头“负责任”?
    可是,有某种东西刚要开始就又要离去,这样的开始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翻来覆去,倒四颠三。
    正好林子梵这两三天手里有心无心地翻弄着克罗齐的一本书,其中有一段使他对当下的处境发生了联想。
    书上说,历史其实是人们受当下的情境触发而被理解和接受的,只有出于对当下的兴趣,人们才会去研究那些很久很久以前的老事,所以,它不是针对历史本身的兴趣,而是针对时下的兴趣。
    林子梵就此想到,如果把克罗齐的时间轴由向后的方向改换成向前的方向推移,人们对未来的关注其实也一样是由对当下的兴趣产生的。但现在,如果一定要把未来与当下割裂开来,也就是说,假设未来不存在,那么对时下的兴趣势必会变得空落无着,变得焦虑而可疑。
    林子梵的烦躁不安正是缘于此。
    毕竟,维伊是诱惑了他的人,这诱惑当然更多的是感性的,触觉的。他不能自已地回忆她在烛光黯淡的酒吧里流光溢彩的眼风,她在盥洗室中忽然半醉半醒地倒伏在他猝不及防的肩臂上那惊艳颤魂的体息,她整理秀发时那种一丝不苟庄重肃穆的仪式感,她的狐狸一样狡黠诡异的常常是忽然而起的朗声大笑,她走路时行云般的婀娜旖丽、懒懒散散的裙裾,那裙裾在他的记忆里照亮了整个那条夜晚的街道以及他对未来的一点幻想……他望到她从黑水一般陌生而不属于他的人潮中,闪亮着流动的眸子翩逸而来。
    维伊的影像不断在他的思维边缘处闪烁,有什么东西如缠绵的雨季被扯不断地思慕着,推也推不开。
    他内心空洞又似乎郁积得太满。
    他得承认,在他的对于维伊的幻想中掺杂着很浓重的肉欲的成分,但是,他的理性似乎拒绝接受这一事实,人家是有夫之妇嘛。
    林子梵就这样在阴雨绵延的天气里自相矛盾,破绽百出,翻饼烙饼,阴云翻覆。
    最后,他把这场缠缠绵绵的雨归结为罪魁祸首,这雨里边有一股莫测的东西,使雨不像雨,而像一场来路不明然而已经孕育了很久的阴谋!
    我林子梵什么时候如此这般大冬瓜。
    他猛地从床上一跳而起,丢开手里的书籍,连同关于维伊的一切胡思乱想,把一切统统丢在一边了。
    他发誓不再想。
    然后,他就跑到外边雨中去了。
    林子梵在雨中乱走,绝不是出于少男少女那种自我情感的煽动,那种与天同哭、与地同恸的悲绝。他在庆幸自己又一次从某种危险边缘的泥沼中拔脱出来,心中升起一种否定、修正并建设出新的理论的快感。
    他再一次想到了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言论:一个好的理论的特征是,它能给出许多原则上可以被观测所否定或证伪的预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