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2(91)

2025-10-10 评论

  “把地交出去都是有条件的,”王贵林说,“政府的一些债就能抵掉,还能在开发区拿土地,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就是,年轻人屁也不懂,”年纪大点的人说,“还是厂长懂。”
  王贵林笑了笑,和他们一起走了一段分开后,他独自走上了路边的小道,将身体隐在槐树的树阴下。此时正是厂家属区最有活力的时刻,下班的和没班上的工人,还有家中的老人、小孩,都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他们在小路上散步聊天,或者提着菜篮子匆匆而过,还有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在路上玩耍……王贵林觉得压力更加巨大,赛思中国和SK(SiltconKilo)给出的条件都那么好,可晶通电子有什么?除了后续的那七个亿,他们还是一无所有。
  他慢慢地走着,回到了家。一推开门,闷热无比的空气扑面而来,妻子和岳母正守在电视机前,一台旧风扇对着她们呼呼地吹着。王贵林满头大汗地说:“这么热,你们为什么不开空调?”
  “我们开着电扇呢,不热,不热。”妻子站起身,递给他一条毛巾,“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厂子里没有事?”
  “没什么事情。”王贵林看了一眼妻子。平时自已天天早出晚归,半夜回家,妻子已经入睡,早晨妻子还没有醒来,他已经穿戴整齐到厂里上班了。他发现妻子的脸色很难看,天气越热,越发显得有些黄弱。王贵林看了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北京为奥运做准备的节目。他又看了一眼坐在沙发上的老人,突然问:“其实石家庄离北京也不远,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看看鸟巢?”
  “去北京?”王贵林的妻子吃惊地问。
  “我要去一次北京,”王贵林说,“自从晶通电子要改制,我一直没有时间陪你们,妈妈身体不好,我也无暇照顾。这次你们跟我一起去北京吧,顺便看看鸟巢、水立方还有国家大剧院。”
  “可是,妈妈的身体不好,不能走路,”
  “我们开车去,”王贵林说,“然后让车陪着你们在街上转一转,看看风景你们就回来。”
  “那你呢?”
  “我要在北京和几家公司谈点事情,你们不用等我。”
  “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反正也不用过夜,只是白天去转转,”王贵林说,“明天我们就启程。”
  “贵林,”妻子看着他,“你们改制的事情是不是不顺利啊?”
  “挺顺利的。”
  “今天有人跟我打听,说我们要和北京的大外企合作,搞什么外包,这事,我怎么没听你提过?”
  “哦,谁跟你打听的?”
  “几个老工人,”妻子说,“这事在厂里传得挺厉害的。”
  “我知道了,”王贵林说,“你们看电视吧,我出去抽枝烟。”
  他从裤子口袋摸出一包烟,站在了阳台上。夕阳正在西下,他点燃了一枝烟,默默地抽了起来。
  晶通电子的改制已经不能再拖,无论政府还是工人,都等到了极限,而眼前纷乱的商业迷局也逐渐清晰:首先是改制,接着是改制后的资金与运营问题。如果赛思中国的外包业务能填充进来,它将成为晶通电子改制之后的第一桶金。可是SK(SiltconKilo)的项目,要怎么运作会比较好呢?他们是真的有诚意合作,还只是为了和赛思竞争?
  一定要想办法把何乘风和汪洋都彻底地捆在里面,他哪一个机会也不能放过,既然摸着石头走到了这一步,他也没有退路可以走了。如果晶通改制之后发展不起来,他们这些外资说走就走,这一大摊子又能怎么办?!抛开这些表面的道路不谈,他苦苦支撑这么几年,就为了能在改制后做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七十年代他是军人,八十年代他爱好文学,现在这个时候,只有商业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他要让这两千多名工人,能脱离贫穷,过上好日子。

  即将迎来奥运会的北京,空气越来越清新,街道越来越干净。久未进京的王贵林,悄悄带着自己体弱多病的岳母和妻子来到了首都。他先陪着她们,坐着晶通电子的汽车,在鸟巢、水立方附近缓缓地转了一圈,接着又带她们看了看天安门和北海。到了中午,又陪着妻子和岳母吃了一顿烤鸭。岳母显得非常高兴,坐在餐桌前笑容满面地看着厨师在一旁削烤鸭。妻子忍不住说:“你当厂长这么多年,我们今天可沾着光了。”
  王贵林一阵辛酸,淡淡地说:“等改制完成以后,我们有的是好日子。”
  “好日子不敢想,”岳母说,“什么时候改完,什么时候就阿弥陀佛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崔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