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不过在晚饭的当儿,我照例往厨房中去了一次。”
“那时候你主人可在家里?”
“不在。他又出去了。”
“我听说傍晚时分,你家少奶曾和你主人吵闹过,怎么会不在?”
“吵嘴是在四点钟后。少爷在四点光景回来,不知怎的,又和少奶吵起来,吵了一场,他又匆匆出去。接着,少奶也回伊的母家去。所以在傍黑的时候,少爷又不在家。”
“你可知道那时候你主人往那里去的?”
“知道的。太太早一天说过,昨晚上少爷要到汉口路钱家去吃喜酒。他出去时穿的也是新衣裳。”
“但你主人晚上回来时,你可知道他是不是确实吃过喜酒?”
“是,他确实喝过酒。因为他叮嘱我把前后门关好的时候,我还觉得他的嘴里酒气直冲。”
霍桑停了一停,说道:“好了。现在你好好地看守大门。如果有别的事回头再问你。”
霍桑走出门房的时候,汪巡官便挺挺腰走近去点头招呼。他分明认为他发觉的足印在全案上占着重要的地位,故而急不容缓地要把他所发见的成绩报告霍桑。可是事不凑巧。这时候姚国英正也从里面匆匆出来。他一见霍桑,便抢先开口,陈说他问话的结果。他已问过死者的母亲,据说有刚的朋友很多,但绝少冤家,若要仔细,可去问面粉公司里的朋友。关于纳妾的事,虽然谈过一回,可是因着他的妻舅做过县知事的颜小山的反对和他的妻子颜撷英的阻挡,没有成功。昨晚发案以后,张母和效琴到了楼上,都吓得什么似的,各自归房,直到金寿领了颜撷英回来,母女俩才同王妈下楼。至于铁箱内的银钱数目,他母亲完全不知道。因为有刚的嗣父张世勋在临死时的时候,除了张母的一部分养老费以外,已将遗产平均分给兄妹两个。所以有刚分内的财产,只有他一个人掌管,家中人都不知道底细。
霍桑听姚国英说完,说:“那么,银钱的数目在这里是问不出的了。”
我并不是有意和汪熙年争先,但谈话的题目已关涉我的任务,便再度剥夺了他的发言机会。
我插口说:“我知道。至少是一千五百元。”
汪熙年向我眨着白眼。姚国英也抬起他诧异的眼光,向我呆瞧。
霍桑立即问道:“包朗,你可是发现了什么证迹?”
“是。我寻得一个银行存折。他昨天在沪江银行里提出了一千五百元。”
我就将在书桌抽屉里得到的存折和照片信笺等物,都拿出来给霍桑和姚国英看。他们都承认照片和信笺非常重要。姚国英将这证物收藏好。这当儿急坏了汪熙年巡官。他在忍无可忍之后,终于不甘缄默。
他大声说。“那边还有一个凶手的足印呢!”
他的报告是用着郑重方式发表的,虽曾引起姚国英的惊异的一瞬,但霍桑却只淡淡地点一点头,似乎不以为意。我倒反替汪巡官有些难堪。
霍桑旋过头来,答道:“那足印不是在那发案室的第一个窗口外面吗?这个刚才我也已瞧见,是的,确很重要。不过汪先生就认做是凶手的足印,如果没有别的证明,似乎还嫌太早些儿。”
自然,这批评会使那胖子大大地扫兴。但解救他的两眼交替眨而口吃无言的窘态的,也还是霍桑。
他说:“好罢。我们回进去坐一坐,商量一个办法,才可以着手侦缉凶手。”
我们在客室中把彼此的成绩交换过以后,又商议了一会,就假定这是一件复杂幻秘的谋杀案,而且是两重谋杀——一是中毒,一是刀刺。凶手有两个,动机也许是各别。据霍桑单独的见解,有刚不但中毒,却还是因毒而死的。为着法律上的佐证,故而他曾请许济人医官特别重视这一点。至于有刚被害的原因,就毒与刀两方面推测,有如下几种可能:
下毒的,屋内人屋外人都有可能。屋外人的注意点,自然在吃喜酒的钱家方面。屋内人,除了仆役们因着死者的脾气太坏受了怨屈阴损报复以外,他的妻子颜撷英最有嫌疑。据我们所知,夫妻间并不和睦,并且伊的装饰非常时髦,行动又的确是非常自由的。还有书桌抽屉中发现的那一封信,很像是有人写给有刚的匿名信,有刚特地录出一份,准备有什么作用。第二,论行刺一点,瞧了有刚的打扮和他书桌上的小报,他的和女伶来往,加着抽屉里书中夹着的那些女子照片,显见他是一个好色之徒。同时他又是个酗酒的赌徒。他近来又有畏惧什么人的表示。若使假定他因着争风吃醋,外面有什么冤家或情敌,那也是有可能性的。此外或是有什么人因财起意。例如那辞歇的魁林,会不会偶然回来?或是和金寿有某种勾通?还有那打杂差的阿莱在昨天晚饭之前,忽然有人来报告他母亲有病,因此告假回去,似乎也不能不认为凑巧可疑。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程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