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34)

2025-10-10 评论

    “朴公——”他抬头时,发觉原来朴公坐在那里,垂着头,已经矇然睡去。他赶忙立了起来,走到朴公身旁,在朴公耳边,又轻轻的唤了一声:
    “朴公——”
    “嗯?”朴公睁开了惺松的睡眼,含糊的问道,“该我下了吗?”
    “朴公该休息了,打扰了一个下午,我想我还是先告辞了吧。恩师那边还有许多后事等我去了结呢。”
    朴公怔怔的思索了半晌,终于站了起来说道:
    “也好,那么你把今天的谱子记住。改日你来,我们再收拾这盘残局吧。”
    朴公送雷委员到院子里的时候,雷委员再三请朴公止步,朴公并没有理会,径自往大门走去,走到门口时,他却若有所思的停了下来,对雷委员说道:
    “下月二十五日,是你老师的‘七七’。”
    “是的,朴公。”
    “你老师那边打算在家里做呢?还是到寺里去呢?”
    雷委员的脸上现出了难色,隔了半晌,终于说道:
    “此事我跟家骥兄商量过了。他说他们几个人都是信基督教的,不肯举行佛教的仪式。”
    “哦——”朴公点头沉吟道,“那么这样吧,那天由我出名,在善导寺替孟养念经超渡好了。下月也是仲默的周忌,正好替他两人一齐开经,仲默的夫人也要参加的。”
    朴公说着,又歪过了身子,凑到雷委员耳根下,低声说道:
    “你老师打了一辈子的仗,杀孽重。他病重的时候,跟我说常常感到心神不宁。我便替他许下了愿,代他手抄了一卷金刚经,刚刚抄毕。做‘七七’那天,拜大悲忏的时候,正好拿去替他还愿。”
    朴公说毕,赖副官已经把汽车叫过来送客,打开车门在那里等候着了。正当雷委员要跨上车的时候,朴公又招住了他,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道:
    “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挂是要紧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最后说道:“你老师生前,最器重你。他的后事,你多费点心。至于他那些后辈,有什么不懂事的地方,你担待些,不要计较了。”
    “这点请朴公绝对放心。”雷委员向朴公深深的行了一个礼便跨进汽车里去。
    “赖副官,开饭了吧。”朴公目送雷委员离开后,便吩咐赖副官道。
    “是,长官。”赖副官连忙弯着腰做了个立正的姿势应道,然后蹒跚的走过去把大门关上。
    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的抖响起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朴公踱到院子里的一角,却停了下来。那儿有一个三叠层的黑漆铁花架,架上齐齐的摆着九盆兰花,都是上品的素心兰,九只花盆是一式回青白瓷璃龙纹的方盆,盆里铺了冷杉屑。兰花已经盛开过了,一些枯褐的茎梗上,只剩下三五朵残苞在幽幽的发着一丝冷香。可是那些叶子却一条条的发得十分苍碧。朴公立在那几盆萧疏的兰花面前,背着手出了半天的神,他胸前那挂丰盛的银髯给风吹得飘扬了起来。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直到他的孙子效先走来牵动他的袖管,他才扶着他孙子的肩膀,祖孙二人,一同入内共进晚餐。
    一九六七年《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

    从前每天我和娟娟在五月花下了班,总是两个人一块儿回家的。有时候夏天夜晚,我们便叫一辆三轮车,慢慢荡回我们金华街那间小公寓去。现在不同了,现在我常常一个人先回去,在家里弄好消夜,等着娟娟,有时候一等便等到天亮。
    金华街这间小公寓是我花了一生的积蓄买下来的。从前在上海万春楼的时候,我曾经攒过几文钱,我比五宝她们资格都老,五宝还是我一手带出头的;可是一场难逃下来,什么都光了,只剩下一对翡翠镯子,却还一直戴在手上。那对翠镯,是五宝的遗物,经过多少风险,我都没肯脱下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