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因为要预备第二天的功课,坚持着要早些回家去,便对她们说了一些解释的话。淑华还缠住她不肯放她走,觉民知道琴的心思,却出来给琴解围,他说:“三妹,你就让她早点回走罢,横竖她下个星期还要来。现在打过二更了。她回家去还要预备功课。”“三妹,听见没有?二哥说话多么有道理!”淑英在旁带了醋意地对淑华说。
“不行,二哥说话也不算数,”淑华昂起头得意洋洋地答道。
在对面,《瞎子算命》也唱完了,沈氏的注意力松弛了许多,她才来听淑华姊妹讲话。周氏躺在藤椅上面不作声,她似乎睡着了。其实她却在听她们讲话。剑云坐在阴暗的角落里,怀着颤抖的心听进了琴说的每一个字。他很激动。虽然没有人注意他,而且不会有人看见他的脸,但是他的脸烧得厉害,连耳根也通红了。他一面还断续地在想一些梦一般的事情。
“三妹,不要争了,就让琴姐早些回去罢。横竖她今晚上要回去的。本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觉新忽然彻悟似地对淑华说,他也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寂寞心情。
淑华不再作声了。绮霞还站在旁边等候周氏吩咐。周氏便说:“绮霞,你还不去喊张升给琴小姐提轿子?”绮霞答应一声,连忙走了。这时瞎子又传话过来请点戏,沈氏要周氏点,周氏随便点了一折《唐明皇九华宫惊梦》。
琴听见戏名略略皱一下眉头,便站起来向众人告辞,说是要到大厅去上轿。周氏却阻止她,要她等着轿子提进来,在里面天井里上轿。琴后来答应了。觉民从怀里取出一卷稿纸趁众人阴暗中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递给琴。琴明白这是先前说过的她的三表弟觉慧从上海寄来的文章,便接过来揣在怀里。
中门开了,两个轿夫提了一乘轿子进来,张升打一个灯笼跟在后面。轿子放在天井里石板过道上,张升打起轿帘等着琴上轿。淑英三姊妹陪着琴走下石阶。琴走进轿子,张升挂起下轿帘,又把上轿帘也放了下来。轿夫们抬起轿子,但是琴还揭起上轿帘伸出头来看她们。
胡琴声吵闹似地响了起来。一个须生的响亮的嗓子唱着《惊梦》的第一句:贤妃子比从前玉容稍减。
“完了,这一天又过去了,”淑英望着轿子出了中门,不觉叹一口气,低声自语道。
第二天早晨淑英梳洗完毕,到她父母的房里去请安。克明在书房里写信,看见她,含笑地问了两三句话。张氏在后房里刚刚梳好头,吩咐王嫂在收拾镜奁。淑英请了安,就站在母亲后面,看了看母亲的梳得光光的一头黑发,笑着说:“妈,你的头发比我的还多,又细又软,真好。”“好什么!妈三十几岁了,你还跟妈开玩笑,”张氏的端正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接着她又说:“我有点事情跟你商量。我们到外头去说,好让王嫂收拾后房。”她便站起来同淑英走到了外面,那是克明夫妇的寝室。张氏在靠壁放的方桌旁边一把椅子上坐下,淑英端了一个矮凳,坐在母亲的面前。她心里有点紧张,猜不到母亲要谈什么事情。
“二女,你晓得我大后天过生,”张氏含笑说。淑英连忙带笑地点头答道:“我自然记得。”张氏又说下去:“外婆刚才打发人来接我去耍。我打算多住几天,正好躲过生。我刚才跟你爹讲过,他要我大后天早晨回家来敬神。那么我就这样:后天晚上还是不回来,大后天早晨回来一趟,敬了神,仍旧到外婆家去。那天你舅母陪我出去逛商业场,买点东西。她要请我在外头吃早饭。我今天就把七娃子同袁奶妈都带去。你就留在家里看家。”“妈,你放心,我会照料家里的事情,”淑英笑着说。“不过我也想陪你过生。”“那么大后天我带你到外婆家去也好,”张氏接下去说。“不过我想起一件事情。上回我到冯家去给冯老太太拜生,婉儿对我说过我过生那天她要来给我拜生。虽说只是一句话,不晓得她能不能来,不过我倒很想念她。”“婉儿真的说过要来吗?”淑英惊喜地问道。她站起来,走到母亲的身边,轻轻地靠住母亲的左边膀子。
“二女,你真是!她不说,难道我还说假话?”张氏含笑责备道。
“婉儿要来,我就在家等她,”淑英爽快地答道。
“万一她真的来了,你就陪她到外婆家来吃午饭。横竖外婆家人不多,又没有生人,”张氏接着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