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46)

2025-10-10 评论

    玉米(46)怀上孩子,原计划再过些日子告诉郭家兴的,家里头却不太平了。郭巧巧和郭家兴闹了起来。天天吵,却没有结果。依照郭家兴的意思,郭巧巧高二毕业之后还是下乡插队的好。带头送女儿下乡,他这个做父亲的脸面上好看,在机关里头也好说话了。到乡下去锻炼一两年,有个好基础,履历上过得硬,将来到了哪里都方便,年轻人还是要有远大理想的。郭家兴反反复复讲这个道理,可以说苦口婆心了。郭家兴拿郭左做例子,郭左当初就是先插队,先做知青,利用做农民的机会入了党,后来招工了嘛,到大城市的国营厂去了嘛。郭巧巧不听。郭巧巧前些日子看了一部关于纺织女工的电影,被电影上花枝招展的纺纱女工迷住了,中了邪了,一门心思要到安丰公社的纺纱厂去做纺纱女工。一个小集体的社办厂,又是纺纱,弄不好就是一身的关节炎。有什么去头?还有一点是郭家兴说不出口的,安丰公社到底不是断桥镇,不归郭家兴领导,将来终究是有诸多不方便的。玉米(46)反而猜出这一层意思来了。但是玉米(46)没插嘴。郭巧巧的事,玉米(46)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郭家兴坐在堂屋的藤椅上,不说话了;郭巧巧站在东厢房的房门口,也不说话了。就这么沉默了好半天,郭家兴接上一根飞马烟,说:“先去插队,哈,思想上通了没有?”郭巧巧依着门框,憨头憨脑地说:“没有!我下了乡,万一你手里没权了,谁还来管我?我还不在乡下呆上一辈子!”这句话玉米(46)听见了,心口格噔了一下。玉米(46)想,看起来郭巧巧这丫头还是有几分长远眼光的,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傻。郭家兴没有料到自己的女儿会说这样的话。这是什么话嘛!郭家兴对着桌面“嘣”地一巴掌,动了大怒了。玉米(46)愣了一下,又想,郭巧巧还是个傻丫头,做官的人最忌讳人家说他“万一”“没权”了。怎么能这么说呢。玉米(46)听见郭家兴把藤椅推开了,用指头点着桌面,“笃笃笃”的。郭家兴憋了好大一会儿,大声说:“红旗是不会倒的!”话题一旦扯到“红旗”上头,态势当然很严峻了,玉米(46)都有点怕了。郭家兴从来没有这样大声地说过话,看来生的不是一般的气。堂屋里又是很长的寂静。
    郭巧巧突然关上东厢房的两扇房门,“咚”地一声,“咚”地又一声。东厢房里接着传出了郭巧巧的大嗓子:“我看出来了,妈死了,你娶了小老婆,变得封资修!为了讨好小老婆,想把我送下乡!”玉米(46)听得清清楚楚的,心里说,这丫头蛮不讲理了,好好的把我扯进去!郭家兴脸色铁青,叉起了腰,一个人来到了天井,突然看见玉秀正在厨房里悄悄地打量自己。郭家兴看了玉秀一眼,伸出手指头,隔着窗棂给玉秀颁布了命令:“不许再为她搞后勤!大小姐派头嘛!剥削阶级作风嘛!”玉秀的脖子一下子吓短了。小快艇的司机恰恰在这个时候推开天井的大门,看见郭主任生气,站在一边等。郭巧巧却从东厢房里冲了出来,对司机说:“走,送我到外婆家!”司机还在那里等。郭家兴似乎想起什么了,大声对郭巧巧说:“还有毕业考试呢!”口气却已经软了。郭巧巧没有搭理,拉起司机便走。司机不停地回头,郭家兴无力地对他挥了挥手,司机这才放心地去了。
    郭巧巧走了,司机走了,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了。很突然的样子。郭家兴站在天井,大口大口地吸烟。玉米(46)悄悄跟出来,站在郭家兴的身边。郭家兴又叹气,心情很沉重了。郭家兴对玉米(46)说:“我一直强调,思想问题不能放松。你看看,出问题了嘛。”玉米(46)陪着郭家兴叹了一口气,劝解说:“还是孩子。”郭家兴还在气头上,高声说:“什么孩子?我这个岁数已经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了嘛!”玉秀隔着窗户,知道玉米(46)这刻儿一定是心花怒放了。可玉米(46)就是装得像,玉米(46)就是敛得住。玉秀想,这个女人像水一样善于把握,哪里低,她就往哪里流,严丝合缝的,一点空隙都不留。玉秀还是佩服的,学不上的。玉米(46)仰着头,望着郭家兴,一直望着郭家兴,眼眶里头满满贮满泪光了,一闪一闪的。玉米(46)一把拽住郭家兴的手,捂到自己的肚子上去,说:“但愿我们不要惹你生气。”

    方向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不能出半点错。比方说,马屁的方向。玉秀现在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了。自从来到断桥镇,她小心翼翼地在郭巧巧的身上为人民服务,可以说全心全意了。现在看起来宝押得不是地方,还是得不偿失了。玉米(46)怀上了,在家里的地位稳中有升,看起来往后的日子还是要指望玉米(46)了。郭巧巧再霸道,在这个家里终究不能长久,玉秀真是昏头了,怎么就没有想到的呢。拍马屁真是太不容易,光靠不要脸皮显然不够。政策和策略是马屁的生命。这个策略就是方向。玉秀不能再迷失了。既然郭巧巧都离开这个家了,路只有一条,迷途知返,回头才有岸。玉秀要回过头来再巴结玉米(46)。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