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第8章文曲星竞芳菲(4)
白: 张女士的招牌戏《朱买臣休妻》取材于《汉书·朱买臣传》及民间马前泼水的故事。西汉寒儒朱买臣,年近半百,功名未就,其妻崔氏不耐饥寒,逼休改嫁。后来朱买臣中举衣锦荣归,崔氏愧悔,然而覆水难收,破镜不可重圆,最后崔氏疯痴投水自尽,这是中国传统“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故事情节。时代流转,出现多个版本,在《汉书·朱买臣传》里,崔氏改嫁后仍以饭饮接济前夫,而朱买臣当官后,亦善待崔氏及其后夫,仍不是悲剧材料。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最后让朱买臣夫妇团圆,改成大团圆结局,还是明清传奇版本《烂柯山》掌握住故事的悲剧内涵。烂柯山是朱买臣居住处,但是在《昆曲大全》老本子的《逼休》一折,崔氏取得休书后在大雪纷飞中竟把朱买臣逐出家门,将崔氏写成过分凶狠的女子。“苏昆”的演出本改得最好,把崔氏这个爱慕虚荣不耐贫贱的平凡妇人刻画得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写得人性化些。张女士饰演《朱买臣休妻》的崔氏,得自“传”字辈老师沈传芷的真传。沈传芷老师专工正旦,能将崔氏千变万化的复杂情绪、每一转折准确把握地投射出,即使最后崔氏因梦成痴,疯疯癫癫,张女士的演出仍让人觉得真实。可和我们说说你怎么诠释崔氏,及如何体会这位女性的心路历程?
张:徐芝泉老师一定要我和沈老师学《痴梦》,因《痴梦》是沈传芷老师的家传戏,沈老师以演出《痴梦》著名,那时沈老师已不教旦行,改由朱传茗老师教授旦行,后透过顾笃璜先生推荐,利用一个暑假学习,自己再反复琢磨,然后到上海演出,演出后再学《泼水》,听说我的《痴梦》得到沈老师认可,觉得十分开心。我们剧团也把《烂柯山》排出来,串联《逼休》、《痴梦》、《泼水》等出,剧名《朱买臣休妻》。演出原是前后两个人轮流演崔氏,后因一九八三年到北京演出,为了人物一贯性,我把前面也排了,碰巧阿甲老师到杭州来,便请他担任艺术指导,演出本上又做了一些修改,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只有《痴梦》已经十分完整。阿甲老师以为崔氏不是坏女人,而是有缺点的女人,她的缺点在于“不愿意受贫”、“熬不住”。崔氏听到朱买臣做了官后,内心慌乱又懊悔,却又不能让衙役发现心思,直到衙役走后,才发出“原来朱买臣果然做了官,咳,崔氏啊崔氏,你当初若没有这节事做出来,哪哪哪……这夫人末稳稳是我做的呀!”笑声中有一厢情愿意味,她自我满足地想了又想,情绪上好几转,“我如今纵然要去见他,纵然要去见他。”此时【锁南枝】起板的鼓声不要落实,接着开始唱:“只是形龌龊身邋遢,衣衫褴褛把人吓杀,毕竟还想枕边情,不说眼前话,好似出园菜,作了落树花,我细寻思叫我如何价。奴薄命天折罚一双眼睛只当瞎……”,入声字“一”,要唱得清楚,字断音不断,接着念白:“我记得出嫁之时,爹娘递我一杯酒,说道,儿啊儿,你嫁到朱家去末,千万要做个好媳妇,与爹娘末争口气,阿呀!是这样说的口虐。”接唱:“我记得教一鞍将来配一马,如今啊,好似一个蒂倒结了两个瓜。咳崔氏啊崔氏,你被万人嗔,又被万人骂。”这个戏十分有层次,层层剥开,能学到这出戏还是要感谢沈传芷老师。
第四部分第8章文曲星竞芳菲(5)
白: 崔氏梦醒时的失落,使观众对她十分同情,你在演出时如何用眼神圈住观众,引动他们的怜悯?
张: 戏曲有很多程式,重点在于恰到好处的停顿,不只是眼神,唱腔、动作都要有停顿,另外,心里的感觉也一定要呈现出,且不同的人物要有适合角色自身的音量,赵五娘也是正旦,但和崔氏正旦的雌大花脸表演方式不同。出梦时崔氏念白:“快取凤冠来,霞霞霞帔来,来来来口虐。呀啐,原来是一场大梦。”眼神出来就是两看,不要多看,重点要使观众看到眼神的停顿。
白: 《寻梦》是最高难度的独角戏,也是闺门旦一大考验,意境相当高,这出戏也是《牡丹亭》的高峰,对整个剧情作重新回顾,要请张女士为大家示范【忒忒令】和【江儿水】两个曲牌,经过《游园惊梦》后,杜丽娘想再次回味梦境,【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阑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线儿春甚金钱吊转!”张女士用一把扇子扇活了满台的花花草草,表现杜丽娘对春天、生命、个人的体验。演唱【忒忒令】时,杜丽娘心情还停留在《游园》,到了【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在梅树边。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发现全是一场梦,心中便产生极大失落,待会儿听听张女士怎么诠释杜丽娘。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