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莫相负(10)

2025-10-10 评论

    是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花开花落自有时,无论寒梅如何在雪中傲放,但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她行将凋零的时候,又被狂风骤雨的摧残,就这样纷纷飘落,碾作尘土。纵算化作尘泥,那冷香幽韵,也依旧如故。这就是梅花的命运,她不怕寂寞无主,不惧风雨相欺,不屑百花妒忌,就连碾作尘泥,也要做最骄傲的自己。这也是陆游的命运,他不屈现实的威逼,寂寞而洁净地活着。
    他这一生,写下了近万首诗词,其中大部分,都以爱国为主,所以被称做爱国诗人。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有着遮掩不住的万丈光芒,故此生前有小李白之称。他在晚年虽然退隐江湖,做了几十载闲逸的陆放翁,但他的爱国之情不减当年。在他死前,曾作《示儿》一绝:“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赤诚之心,犹如梅花,至死不渝。
    这一生,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陆游到死都没能放下的。他和表妹唐婉有过一段倾城之恋,却被其母狠心拆散,造成了两个人一生的悲剧。本没有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只错在太过恩爱、太过情深,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他们就为这莫名的缘由,劳燕分飞。多年后的沈园重逢,让彼此,更深切地思念前缘旧梦,让陆游写下千古绝唱《钗头凤》。
    果真是情深不寿,归去后的唐婉就忧郁而死,留下陆游怅叹一生、追忆一生。在唐婉逝去四十年的时候,陆游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到八十一岁时,这位孤独的老人,还梦回沈园,写下:“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直到离世前一年,陆游再度重游沈园,怀念唐婉,此情至死,感人肺腑。
    陆游以梅花自喻,然而城南小陌的那株梅花,难道不是他情系一生的唐婉吗?她心如日月、情比金坚,似一朵高洁的白梅,为情而落。这朵白梅,就落在陆游的心里,从此,不再寂寞开无主,不再黄昏独自愁。就这样,为了一段承诺,他活到白发苍苍,只为,守护那株清冷、冰洁的梅花。

第二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看一段 消逝的汴京遗梦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冷淡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只读这一句“和梦也新来不做”真的有种不可言喻的悲伤。不,应该是,绝望。一个落魄帝王,哀入骨髓的绝望。他说,原以为,远离故国,千里关山,至少还可以在梦里重见。可是近来,连梦也不做了,哪怕是一个易碎的梦,也伸手抓不住它的影子。
    他没有帝王的霸气和谋略,没有帝王的风云和胆识。他是个书画家,写瘦金体、画花鸟,才华斐然。这样的风流天子,没有铮铮铁骨,只有风花雪月。就如同南唐后主李煜,注定会是山河破碎,沦为阶下囚。历史会有许多的巧合,斗转星移,那些如烟往事,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掠过每个人的心头。
    赵佶,宋徽宗。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短短几行字,却将一个帝王悲剧的一生,轻巧地从开始写到结局。这首《燕山亭》就是宋徽宗被掳往北方五国城的途中写下的。那时候的他,身为俘虏,心力交瘁,忽见烂漫杏花,开满山头。无限春光,大好河山,也只为得意者而敞开。对于一个失意的帝王,再美的风景,于他都形同虚设。
    所以,他想到的是无情风雨,只需一夜,就可以将这些繁花摧残。春来春去,不过是,多添了一段离合的无奈。就如同他,从盛极的君王,到衰败的俘虏,也不过刹那光景。春尽还会有春回,而他此一去,万里蓬山,寒星冷月,又怎么还会有归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