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午夜梦回,他都会惊醒,醒来后,眼角还流着伤情的泪。那不敢碰触的春愁,就像影子,追随着他左右。落梅似雪纷乱,撒在发梢、衣襟,才拂过,又沾满。曾经那么语笑嫣然,在枝头飘逸,却终还是摆脱不了零落成泥的命运。就像他的香草美人,他的周后,香消玉殒,只留下一座孤冢,在遥远的故国。曾经权倾天下的帝王,如今想要折一枝鲜花插在她的碑前,取一杯薄酒浇在她的坟上,都做不到。
燕子来时,音信无凭,山水迢遥,归梦难成。那满怀的离恨,就像是春草,在寂寞的荒原,没有边际地疯长。每日每夜,他都让自己沉浸在对故国、对故人的思念里,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减轻一个俘虏的屈辱,缓解内心的疼痛。他被软禁在汴京的时候,失去了一切自由,他深爱的小周后,多次被宋太祖强行留于宫中,这样的耻辱,似万箭穿心。他唯有将所有的愁闷,写进词中,唯有更加地怀念,当年与周后的恩爱情深。
他渴望死亡,又惧怕死亡,因为死亡是一种解脱,死亡也意味着遗忘。他从来都是懦弱的,懦弱地统领天下,懦弱地画地为牢,懦弱地爱,懦弱地恨。就是这样懦弱了一生的男人,写下了那么多让人铭记一生的词。春来春去,残梦惊醒,他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是他亲自断送的。
他写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之后,就被宋太宗用一种叫牵机药的毒药赐死,缘由是他对故国之思没有丝毫的掩饰,虽是俘虏,仍做他的帝王梦。此心不容,唯有死,才可以了断他的一切。说是酒后服药,但他仍旧死得很痛苦,全身抽搐,死后的姿态是头部和足部相接。一代帝王,连死,也这样的没有尊严。
落梅如雪,拂了还满。这一生,就像冷傲的寒梅,曾经栖在高高的枝头,一片冰洁,风骨傲然。最后,零落成泥,无声无息。
四、六朝兴废事 尽入渔樵闲话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
时光是一条河,你总是记得它,它却不记得你。时光也是一缕烟,你以为存在的时候,其实已经消失了。多少朝代更迭,多少风云人物,已随着千年流淌的时光,退出历史舞台。到如今,风烟俱静,江湖已改,山河依旧,纸上情怀。那些脱下征袍的老者,每日携一壶老酒,在溪边垂钓白云。那些倚着柴门的女子,早已将芳菲看尽。那些登楼赏月的词客,不知道走进谁的梦中。六朝古都曾经很远,离我们千年;六朝古都原来很近,台上与台下的距离。
烟云日月,粉黛春秋,低眉翻开书卷,以为消逝的历史该是薄凉难当,却还有余温从指边滑过。苍绿的时光,寂静的古墨,还有那泛黄,并且散着淡淡霉味的书纸,仿佛都在提醒我们,回不去了。曾经被风吹日晒六朝兴废事,以为积满岁月的尘土,会沧桑得不忍目睹。却不想,经过流光的删减、自然的冲洗,反倒简单干净起来。于是那些被茧束缚的人,抽丝而出,用年轮的刀片,削去斑驳的伤痂,在阳光下渐渐地温软。这就是时光的魅力,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它的流转有着某种不定向的规律,倘若我们把握不住,与它南辕北辙,就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
第一次读这首词,一见倾心的是这个词牌——《离亭燕》。脑中顿时浮现出一幅图景,燕子离开了它曾经在长亭筑梦的暖巢,飞向了浩淼无际的天边。从此,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它是否可以找到同伴,共建家园?还是一生漂浪,孤独终老?这些,都是我一相情愿的想法,像是痴人说梦,听过作罢。《离亭燕》又名《离亭宴》,《张子野词补遗》有“离亭别宴”之语,因取以为调名。忽然觉得,读宋词,似乎先要把词牌读懂,词牌就仿佛是词的故乡,那些句子,就可以在这里安家落户,酿造情感,耕耘故事。
张昪,南宋初人,他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张昪退居期间所作。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熙宁十年卒,年八十六,谥康节。以前不喜欢阅读以这种方式介绍古人的文字,而今却觉得这简单中藏着大美。无须深刻的语言,无须细腻的表达,短短几行字,就看到作者一生的因果。是非成败、兴衰荣辱,也不过是简短的刹那,来不及欢喜,也来不及疼痛,就恍眼而过,散入烟云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