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千秋岁引》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调上不难看出,应该是王安石推行变法失败,罢相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这样一位风云人物,想着兼济天下,又希望可以独善其身。当他将种种改革方案呈现在百官面前,他的变法,无疑触犯了那些大官僚的利益,使得不少皇亲国戚和保守的士大夫结合起来,极力反对变法。孤立无援的时候,他就像远航的孤舟,迷失在苍茫的雾海,找不到停泊的港湾。我始终认为,处身在政治的旋涡里,可以做到及时的激流勇退,方不失为一个睿智果敢的人。王安石罢相退隐,一半是局势所迫,立身悬崖,无路可走;一半则为他身处迷雾,却心性澄明醒透,自知不能力挽狂澜,不如悬崖勒马,退一步海阔天空。
红尘梦醒自知归,归来时,一壶酒,一张琴,一把剑,做个闲隐的高士。才看过繁花谢幕,又闻秋夜捣衣声;才脱下锦绣官袍,又身着粗布素衣;才离开豪宅府邸,又寄身天涯驿馆。人生就像是一盘下得散乱的棋,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过程,就被迫仓促地分出胜负。虽然开始有过预测,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结局,难免有些慌乱,心态持平后,依旧会生出寥落之感。此时的王安石,正处于这个由盛转衰,由成至败的阶段。他一生叱咤风云,所惊起的浪涛,又岂是一朝半夕能够平息的?纵是千年后,那场宋史风云,依旧被世人津津乐道,那个叫“王安石”的千秋故事,依旧缓缓流传。所以他无法彻底地平静,午夜梦回,他忘不了苦心经营多年的政绩,忘不了故乡的月明,更忘不了,曾经海誓山盟的红颜。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两个无奈,道尽他不为人知的辛酸。这一生,都被名利困锁,牢牢束缚,为了世情俗态,耽搁了自己本该闲雅的生活。只可惜,将风流韵事轻轻抛掷,到如今,想要回头,似乎为时已迟。“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这一句,道出他真正的心声,当初许下的约誓,没有如期兑现,辜负了在秦楼苦苦等待他的红颜。无限怅然,有如李商隐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的一生,似乎总是在错过后追悔,得到时又怕烫伤了手。想起席慕容的诗:“其实我们一直都在错过,错过昨日,又错过今朝。”那场秦楼之约,已成了今生未了的约定,梦里红颜,早已嫁作他人妇。
人生就像一场大梦,梦回酒醒,思量前程过往,自是心痛得无以复加。世情浑浊,众人皆醉,也许只有历经沧桑的人,才能醒透。南柯一梦,只有从梦中醒来,才知是做了一场梦,而梦中的人,永远不会知道,醒来时要面临的又会是怎样的现实。每个人,都被情牵系一生,那些被忽略的情,被搁浅的缘,其实没有真的离开。曾经功名显贵的王安石,到老的时候,怀念的,终究还是一段年少的风流情事。
也曾写下豪情慷慨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被赞为咏古绝唱。然而这首《千秋岁引》凄丽柔婉,情真动人,抒发了功名误身、当及时退隐的慨叹。
江湖老去,山河不改当年。在一个寒凉的秋夜,我们似乎,看到一个白发老者,在淡淡的月光下,找寻着他年轻时错过的情缘。只是,山重水复,流年已换,他还能赶赴那场,曾经失期的约会吗?
六、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任何节气我都会忘记,唯独立秋,我忘不了。也不是因为我对秋天有着怎样难以割舍的情怀,而是一种习惯,我喜欢闻秋天的味道,一种寥落的凉,一种神伤的美。流年如水,这么多年,我早已学会了平静看四季荣枯。我喜欢秋天萧然的况味,也喜欢春天初绿的清新,夏日葱茏的翠意,还有冬天岑寂的苍凉。但是秋季,却总是那么让人死心塌地,它可以惹得芸芸众生都来感伤,可以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离别。
秋天,有着伤感而清澈的离别,就像落叶一样的静美。第一次读“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是从一个比我大几个年级的学姐那里听到的。她在校园的一株梧桐书下,捧一本宋词,轻声地读着。我恰好打那儿经过,她招手唤我,或许她知道我骨子里也喜欢文字。她说:“你知道吗?宋词里,我最爱的就是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其中有一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道尽了愁的滋味。”当时我还是个小女孩,并不能体会太多,但我清楚地明白,“愁”字的由来,是离人心上秋。后来我才知道,她与她相恋的男生,永远地别离了,就在秋季。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