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莫相负(56)

2025-10-10 评论

    我们曾经在人生的渡口,被离别载去了不同的风景彼岸,朝着各自不可预见的未来,义无反顾地奔赴。我们被抛掷在红尘的千里之外,从来没有想过,还会有一个渡口,叫重逢。彼处桃花灿烂盛开,在春天华丽的枝头,我们的心,已经开到难舍难收。没有约定的时候,我们听候宿命的安排,转过几程山水,以为相逢是一场无望的梦境,却不曾料想,我们将彼此守候成山和水的风景。在光阴的两岸,我总算明白,离别和相逢是一样的久长,悲伤和幸福是一样的深浅。
    没有谁知道,晏几道的一生,究竟有过多少的红颜知己,又有过多少次歌舞尽欢,魂梦相依的故事。所能记住的,只是他一生的风花雪月,和一卷婉约生动的《小山词》。晏几道,生下来,父亲就给他一个装满了财富的背囊,他悠闲漫步,一路挥洒,到最后,背囊越来越瘦,只是情却越来越满。
    命运给了晏几道一个结局,家道中落,佳人尽散。佛家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信缘,所以不问得失。在明净的月光下,心如莲花,以一种缓慢的姿态,舒展着红尘遗落的美丽。我们应记得那一次的重逢,也永远不会忘记,多年前的夜晚,他们,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第八章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红尘易老 清欢难寻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沐着夏日清凉的晨风,去了江南古典园林。亭台楼阁,长廊曲径,古典的窗扉下,几竿翠竹,几树芭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撩动内心淡淡的情思。漫步在湖边的青石小径,湖面上的舒展着绿色的荷叶,几朵粉荷娇俏地看着我,有种淡扫蛾眉的妩媚,亭亭玉立的身姿,又遮掩不住内心的安静。翠柳斜风,荷池边的美人靠椅上,坐着几位年轻女子,观鱼赏荷。
    寺院里传来阵阵钟声,悠远缥缈,像是来自空谷山林的呼唤。寺庙在惠山脚下,穿过天下第二泉,走过竹庐山房就到了。我曾经告诉别人,这个地方,我闭上眼睛,也知道自己在哪个方位。我闻得到风的味道,还有那萦绕在风中的檀香,以及耳畔环绕的梵音。我说过很多次,我不信佛,只是喜欢庙宇的空灵和宁静,喜欢这里的佛境禅心。佛前的那株睡莲,同往年一样,在一口石缸里等我。我们曾经有过一段约定,它说过,菩提万境为佛而生,而它,只为我而生。在没落的红尘里,它只为我百媚千红。而我也许诺过它,这一世,我或许还有几十年的光阴,如果可以,我都交付与它。如若不能,下一世,我也不会辜负它。
    寺庙的宣传栏上,有佛祖拈花微笑,旁边,有一句诗吸引了我:“人间有味是清欢。”诗的下面,讲述的则是苏轼与佛家的故事,这位大文豪,一生虽然历经无数次起落沉浮,但是豁达豪放的性情始终不改。他喜诗词书画,也爱酒肉禅茶,他的一生有太多的传奇故事,也留下太多的名言佳句。品过了,且将薪火试新茶,再品,人间有味是清欢。觉得人生最终的境界当属这句,在清欢中,从容幽静,自在安然。我始终相信,一个内心真正明净旷达的人,一个真正有宽大襟怀的人,无论是在逆境里行走,还是在乱世间徜徉,他都可以让自己在失意中超脱,获得平静。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所谓清欢,当是品过人生百味,最后品出的一味平和与淡泊。拥有一颗平常心,是清欢;品尝一杯闲茶,是清欢;漫吟几句诗词,是清欢;聆听一曲弦音,也是清欢。就如当下,我坐在寺庙边的一间茶舍品茶,翠竹掩映的廊道,一杯太湖翠竹,漫溢着清淡的芳香。东坡先生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些散落在凡尘间的人,或许很难品味出他这句话的真意,觉得是文人的故作清高。而当他们,真正地走出来,在山林里漫步,微风拂过,听潺潺流水声,闻着青草的香味。坐下来,静品一壶茶,吃几道山珍野菜,感受疏淡简朴的生活。那时候,会恍然,原来这样,就是清欢。
    当年东坡居士,就是在一个细雨斜风、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穿过淡烟晓雾,在一处山庄的农家里,品尝清欢的。他在一壶清茶和几碟素菜里,品尝出人生的境界和禅意。那时的他,被贬黄州,人生当属逆境,可他依旧可以暂放名利,远离尘嚣,走进山林,来享受一段人间清欢。他的一生,一半在江湖,一半在山林;一半忙碌,一半闲逸。他喜欢翠竹杨枝,却也舍不下酒肉佳肴。他向往田园山林,却又放不下仕途名利。可是这些并不矛盾,他可以让自己收放自如,在浓郁中追求清淡,在寡欢中品出韵味。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