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韩溉的松自有天然奇质,那身披翠色的青松,只有在飞雪的逆境中,方能尽显其凌寒的姿色。处于那个年代,韩溉此般出世算是有文人清节的气韵,被视为不事权贵、不从媚俗的谦谦高士。人生若不系之舟,无论是放逐还是追寻都要漂游,世人不可能只守望一株青松,以它的宁静超然为处世之道,也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狭窄的地方,把起点当做终点,有如等待一场生命的轮回。青松需要岁岁年年霜雪的浸染,才能更加苍劲葱郁,而人生则是需要不停地行走,一路修修剪剪才会更加尽善尽美。
赠从弟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有松喻己,有松赠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笔下的青松,却是为赠其弟而写。冰雪中的寒冷是真的寒冷,冰雪中的坚毅是真的坚毅。刘桢愿其弟如雪中苍松,在凄风苦寒的逆境中不露畏难之意,在苦闷悲凉的生活里不诉消沉之音。
咏松
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依依古道,已觅不见先人飘袂的衣襟,而青松却依然伫立,收存着来往路人遗落的梦。郁郁劲松,在青天下舒展绿色的画卷,给人间添得几许清凉。青松之材,为后世百人遮荫避雨,古人栽松,怀着济世悯人之心,既取人阴凉,自当以清荫留人,千秋万代,来往轮回,才有了百世长青阴。修善如此,谁还会去叹怨人情薄凉,谁还会去数落世间疾苦。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这样的善举会有多少次?这样的感动又会有多少次?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人与物齐,古人或寻雅而种梅;或慕幽而种竹;或练品而种松。白居易年过四十,对这数寸之枝,回追过去,探看未来,也只能轻轻一叹,世事终难长。“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行云流水不语,光阴荏苒而过,试问尘寰中有几人可以超脱万物,视功名若烟云?谁又会停止匆匆寻觅的脚步,虚度大好的年华?
是谁将寒冷丢失在远古,今生才得以留存温暖的记忆。是谁将诗歌浅吟低唱,让松风在笔墨里徜徉。遥想当年,历代王朝,称雄争霸,喧嚣一时,都付与苍烟夕照,从容的依旧是大自然的真实永恒!这株松,不会为了虚妄的理想,而禁锢纯净的心灵;不会为了沧桑的诺言,而错过淡泊的今生。它甘愿卧隐山林,高蹈世外,清风帘幕,明月枕头。
岁寒三友
春意梢头,辞却旧岁一岭雪。风光胜昔,喜迎新年万点绿。伴随着晶莹纷呈的雪花,聆听着悠扬绵长的钟声,旧年的些许寒意已被尘封在历史的卷轴里,岁寒三友以傲然的姿态迎接新春的万丈霞光。追忆往昔,人事多聚散;相逢今日,天涯共此时。梅、竹、松,如一缕轻拂的暖风,在古人的诗韵间流淌,在今人的追寻里回转。
东风轻描几许清新的春意,温润的笔墨,在霜裹雪披的天地间,写下梅影数枝。踏雪寻梅,为幽静而往,伴雅兴而回。素蕊粉瓣,在彤影间零落几点残香,恍如幽梦初醒,已是春觉。诗情画意,暗自浮动苍翠的幽篁,几茎修竹,悄然合奏着春天的旋律。寒山岩角的青松,以一种展望的姿态,随经风声的过往,在盈盈的故事里,浅弹一曲无弦的乐章。岁寒中,那冰雪琼白的琉璃世界,存留着生命的忠诚。三个坚贞不屈的挚友,三个不畏风霜的君子,三个含笑比立的隐士,在千古流传的文章里,在恣意徜徉的水墨间,轻轻讲述着它们苦乐与共的年华。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