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三生石,在那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那些曾经奔走于陌上红尘的人因此而开悟,决意听信因果,不再争名夺利。他们愿意化作一株植物,在岁月山河里寂静地存在,从此无声无息。
从现在开始,与万物生灵一同修炼。无论过程会有多久长,无论时光是否清淡无味,都要坚定修持,淡看悲欢,善待生命,感恩众生。佛法没有深浅,深浅的是人心。佛陀没有爱恨,爱恨的是凡人。端然出世,飘逸离尘。任何的轻浮与贪念,都是自身修为不够。
过程是什么?过程是饮尽千江之水,赏遍万古明月。看一卷泛潮的书,重复几段老旧的故事,演绎几场注定的离合。素履之往,行走人间,看白鸟惊枝,落花满身,唯灵山是归途。一个人开悟不是因为有富足的家产,不是有深邃的思想,也不是有出众的才能,而是有玄妙的机缘,有朴素的禅心。一个感知自然、尊重生命的人,必先得到证悟。
行吟山水,一梦千年。看过姹紫嫣红,莺飞燕舞,又见竹风穿庭,碧荷生香;看过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又见素雪纷飞、寒梅傲枝。其间有不少清凉冷落的场景,也不乏亲善温暖的片段。时光就这么老去了,老去了。那时候洗尽铅华的你我,只守着一扇小窗,看旧时庭院,飞雨落花。远处,钟声缥缈,隔世经年。
佛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可见只要拥有一颗平和宁静的禅心,便能阻挡世间一切浩荡风云、起落浮沉。就能看清一切灵透事物,哪怕置身茫茫荒野,也不会误入歧途,陷入迷惑。一无所有的时候,只守着自己的心,自可安然无恙。
禅是甘露,滋养众生;是妙药,普度万物。人间万事皆为寻常,也皆是无常,唯有走过,才能从容自在,才能体味梦幻泡影的空无玄机。光阴如露,日影如飞,见远山石径,萤虫明灭闪烁。再相逢,已是落叶空山,归鸿望断,人生近迟暮。
一盅清茶,喝到凉却。一出戏,看到落幕。一生要修的功课,也会在某个掩卷的时刻,写上结局。佛言:不可说。云水无涯,浮世清欢,这珍贵的世间,你来,在这里,你去,还是在这里。那便简单地存在,万物化尘,随喜赞叹。
就这一世了,无论前方是黄尘飞扬,或是静水无波,就这么走下去。来生,莲花台上重会。你溢彩鎏金,慈悲祥和;我洁白一身,端静安素。
第二章 风情古镇
如梦西塘
无论是来过西塘的人,还是不曾来过的人,都会觉得,西塘就是一个梦,一个属于江南的梦。它诗意古老,朴素宁静,曾经被世人遗忘,如今又被世人追寻。我总以为,走近西塘的人是一些放不下有情过往的人。因为这里的每一片风景,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动你的柔肠。在西塘宁静的风物里,可以做一个悠长的梦,梦醒时,也会有一些抓不住的时光。
来到西塘之前,我也只是一个偶然的路人,却不知早在千年,就与它有过些许的缘分。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以北之水直抵境内,因此西塘也称胥塘。也就因一个“胥”字,让我认定,我和西塘是有着命定因果的。尽管只是我一厢情愿,可心存这份感觉,我对西塘的一景一物,便有了许多不由自主的依恋。
宁静的光阴,在浆声四起的水波中微微荡漾。青瓦灰墙下,仿佛一眼就能看到西塘久远的历史。其实西塘并没有多少厚重深沉的历史,也没有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岁月就像这里的一条河流,一路缓缓走来,没有惊涛骇浪,只是平淡安稳。这座千年古镇,自一开始就是这般古朴的模样。从容地经过四季更替,从容地看淡人生离合,也从容地接受往来的过客和他们所带来的不同情怀。
临水的西塘,似乎一直萦绕着如纱的薄雾,仿佛只有这样,才可以映衬出江南水乡的风韵。流水低吟,桨橹浅唱,两岸古典的民居,是小镇原始而真实的影像。多少年来,也经历过无数人事变迁,只是再多的轮回,都不能将青黛的记忆改变。长天之下,看不到城市高楼,只有装扮一致的老宅,年复一年讲述着几近相同的故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