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现世安稳(21)

2025-10-10 评论

    苍山的雪,晶莹娴静;苍山的云,变幻多姿;苍山的泉,甘甜纯净。无须有意来访,无须任何约定,每一个来客都可以融入苍山。让自己如同雪一样的玉洁冰清,云一样的妩媚动人,泉一样的明心见性。洱海的水,沉静碧蓝;洱海的风,温存柔软;洱海的月,清澈明亮。这里的水,也曾惊涛拍岸,可是更多时候,是平静无波。这里的风,可以疗伤,坐在舟上,看过往一湖湛蓝的忧伤,在风中渐渐抚平。这里的月,清朗得可以捧书静读,烹炉煮茗。安宁之时,亦可以闻着茶香,枕着月色睡去。
    在大理,苍山洱海,将浓浓世味熬煎成一碗淡茶。来到大理的人,会在第一天就爱上这碗茶。这茶,像大理的生活,清淡、宁静、平和。
    (二)崇圣寺三塔
    大理,因为崇圣寺,便有了妙香佛国之称。而崇圣寺三塔,以卓然不凡的气韵挺立在古城,背倚苍山,面临洱海,见证了大理佛教文化,云南千年风情。
    这是一座真正的佛都,当年崇佛之风兴起,大小佛寺三千余座,遍布于云南境内。佛家讲究缘法,相信因果,大理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与佛结下深厚的宿缘。大理国二十二代段氏国王中,就有九位帝王舍弃皇位,到崇圣寺出家。我们几乎都可以想象到,那时的大理一定被檀香萦绕,遍地流淌着禅味慈悲。
    心有菩提,方能了悟人生。修佛,旨在修心,不是遁世,不是避尘,而是为了超然自己,度化芸芸众生。眺望三塔,蓝天之下,碧水之中,令人心里顿生一份清远和空灵。仿佛大千世界,万物幻灭,都容纳在其间。这世间,再没有一种高度,可以将其超越;再没有一种襟怀,可以将之企及。
    三塔的主塔有一个很情深的名字,叫千寻。不知当年,是谁给宝塔赋予了这样生动的名字,也许是一位高僧,也许是一位帝王,又或许只是一个平凡的建筑师。千寻,千寻,没有谁知道千寻背后所寄寓的深刻内蕴,或是一段动人故事。只是,转过千年云水,这塔名依旧感动无数的人。
    崇圣寺三塔,与西安大小雁塔造型相似,为唐时风韵的建筑,镏金塔顶,彰显尊贵和华丽。三塔鼎力,直耸蓝天,气势磅礴。云端之上,似有千佛静坐莲台,淡看凡尘荣枯。那些坐望于光阴两岸的人,岁岁年年,已不知更替了多少。而三座宝塔,历经风雨千年,依旧巍然屹立。不再寻找,不再等待,只为在这佛国,修一段缘分,度一个路人,换一片清凉。
    (三)喜洲白族民居
    说到白族,许多人会想起蜚声中外的电影《五朵金花》,这部影片将白族能歌善舞的风情,灵动地展现给观众,让不曾来到大理的人,对这座城市迷人的历史文化更多了几分向往。来了的人,更愿意为自己种下一棵树,染上一匹布,折取一枝花,只为了将来某一天,有思念的理由。
    喜洲,一个坐落在山水之间的小镇,如同世外桃源,知道的人或许不是很多。但是喜洲民居却代表了大理市白族民居的风格,来到大理的人就一定会将之寻找。它安静地守护小镇古老的时光,等待着缘定一生的知己。
    喜洲的天很蓝,云很低,你一伸手,便可以采撷想要的那朵。喜洲家家户户都有庭院,他们在院子里栽种希望,耕耘春秋,将收获的光阴传给后代。这里的庭院很古老,青砖黛瓦,以及雕刻着精致图案的照壁、门窗,尽管沉默着,却又无时无刻不忘记对来者诉说喜洲小镇的悠悠过往。
    喜洲的老街是一个装满了故事的老人,打身旁走过,那些年代久远的历史,会缓慢地流淌而出,仿佛不用去猜想,就知道喜洲的前世今生。这里的草木、山墙、门楼、染坊,会不知疲倦地把珍藏的记忆,从容地交付给每一个寻找的人。
    朴实的白族人,在喜洲古镇过着幸福的日子。这里的宁静与古老,让人由衷地亲近和喜爱。时光是有情的,它不会匆匆而过。我们可以缓慢地看那些在院子里种花养草的老人,在溪边洗菜的母亲,在作坊里染布的女子,在墙角边嬉戏的孩童。直到心中的感动湿润了双眼,这一刻,你也被收藏到喜洲百年的故事里。从今以后,只要携着这片记忆,无论迷失在哪里,都有一个渡口,牵引你我上岸。
    也许,我们都不是这里的主人,可是今生注定有一段萍聚的相拥。以为年华悄悄更换,转过身,年华还在这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