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现世安稳(52)

2025-10-10 评论

    从一场澄净的梦中登岸,又会被眼前逶迤的曲径长廊迷醉。一个人的心,原来是世界上最柔软的地方,一片落叶,一滴水珠,都会酝酿无尽的遐想,滋生潮湿的感动。这端庄典雅的古老建筑,是一条通往历史文明的古道,你只须行走在长廊,便可以纵情穿越千年风景,从明清到唐宋,乃至魏晋,甚至更遥远的年代。
    因为廊顶和梁柱间,绘满了绚丽斑斓的图案与花纹,除了花鸟飞禽,山水人物以外,更蕴藏了许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画廊就如同一部史册,你读着典故,全然忘记自己身在哪个朝代,又是否走得出来。画笔勾勒了情节,油彩粉饰了沧桑,这些宫廷画师,倾注了多少的感情,才得以让这些图画流淌着生命的血液。它们可以在任何一种幻觉中复活,演绎着过往多姿的岁月。那些发生过的故事,浸在水墨里,随着流年生长,让后人在凝聚的风云里,看到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秉性、中国人的风骨。
    记忆是挂在天上的明月,是沉在湖心的静水,它会隐藏,却不会流失。游走在颐和园的后湖景区,眺望两岸一条仿江南水镇的苏州街,想象着当年帝王对南国水韵的向往、对市井生活的渴望,这样富丽的闲趣,却让人心生怜意。
    一个坐拥天下的帝王,却未必有平民百姓过得自在安逸,岂不知生活的富贵并不能填补心灵的贫瘠。他将皇家园林的辉煌气派改建成江南园林的秀逸清雅,是想放下厚重的王权,换取平凡的幸福。然而命运可以创造,却真的很难改写,用富贵交换富贵是更加的富贵,用虚空取代虚空却是更加的虚空。一旦陷进生命的轮回,纵是智者,也很难清醒地走出来。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人太早看透,有人又觉悟太晚,到最后,都会回归到终点。感性的人说,先有开始才有结局,豁达的人说,先有结局才有开始。无论你属于哪种人,都算是透彻地明白自己的行程,每一条都铺满了希望,只等着你去追逐,去超越。你借着万寿山的风灌输豪迈,借着昆明湖的水浸润柔情,借着长廊的画丰沛思想。走出颐和园,是一种充实的开始,还是一种短暂的结局?
    你看,时间仍在,飞逝的是这些在光阴中流转的人物。

穿越长城
    是一条沉睡在华夏大地的巨龙,是一个屹立在万古青山的王者,是一条横跨在历史时空的河流。它横亘古今天下,驰骋云天万里,造就了一代风云霸主,承载无数热血英雄。当年这条气吞河山的巨龙,如今只是一位装载了民族记忆的老人,它深邃而沉默。
    一座失去了锋芒的长城,熄灭了战争的长城,停止了呐喊的长城,我们还能在它额前沧桑的皱纹上,找寻到昂扬的斗志、翻滚的硝烟,以及富饶的文明吗?
    当然可以。你看它似腾飞的巨龙,用不可企及的高度俯瞰众生,傲视皇城。你看它似振翅的苍鹰,以旷绝于世的气量划过云霄,吐纳烟云。这是炎黄子孙用热血浇铸的长城,这是中华儿女用骨肉堆砌的长城,它可以沉睡,却不会死去;它可以缄默,却不会麻木。
    你是一个现代的旅梦者,朝它一步步走近,无须宝马利剑,无须长缨弯弓,只推开这坚固的城墙,便可以抵达彼岸的风景。它会向你细诉那些退隐在岁月帷幕后的故事,无数风流王者,金戈铁马、逐鹿中原的故事;无数折腰英雄,横骋疆场、碧血黄沙的故事;甚至还藏隐着许多情长儿女,肝肠寸断、催人泪下的故事。
    只有走出人生狭小的井天,才能看到苍茫绝域的风景。登上长城,是为了拥有一份高瞻远瞩的襟怀;脚踩大地,是为了守候一份平和沉稳的坚实。当你行走在砖石铺就的阶梯,抚摸着还有温度的城墙,遥看隐隐弥漫着硝烟的烽火台,思绪如海浪汪洋,滔滔不止。
    是秦始皇开天辟地,在泱泱大国的土地上建筑长城,用一道城墙划分礼仪之邦与蛮荒之域的界限,用厚重的城墙巩固他的帝王之梦。便演绎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动人传说,想要造就一座绵延万里的长城,就必然要承担过程的耗损与牺牲,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见证。古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披荆斩棘,策马扬尘,方能收复更广阔的天地。秦始皇凭着他过人的才智与谋略、锋芒与霸气得以一统河山,而万古长城却在大秦沃土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