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现世安稳(59)

2025-10-10 评论

    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上海音乐厅被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古典欧式风格的建筑,华丽唯美的饰物,将音乐节装扮得诗意而高雅。正是因了这座流光溢彩的剧院,令许多原本陌生的物象不约而至,有了触动心灵的交集。这该是一场倾城盛宴,在浓抹艳彩的春天登场,亦会在鲜花和掌声中落幕。那震撼的美,不是惊鸿一瞥,而会化作黄浦江滔滔不尽的浪花,经久不散。
    一切往来,皆有因由。上海之春得以如此明媚鲜妍地绽开,是因了上海根深蒂固的文化,以及这座都市独特的土壤,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传奇。所以无论是沉浸在黄浦江中,还是流淌在苏州河上,又或是穿梭在石库门古老的弄堂里,总能找到这个都市的万种风姿与馥郁芬芳。是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让每一章词句都饱含一个华美的故事,每一个音符都可以发生一段壮丽的情感。而城市的景致,以及灵性的万物,都在音乐中各得其所,各自安好。
    走近一座城市,或许只需要一个瞬间;然而解读一段音乐,需要多久的光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上海滩,于这风情大气的都市里,我们都在寻找一种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情结。因为在这深不可测的江湖里,我们都是离岸的船,需要一首渡河的歌,需要一份心灵的皈依。好的音乐,可以令春水换颜。好的音乐,是过河的石子,是取暖的炭火,是黑夜的明灯。
    流淌的韵律,推开一扇叫岁月的门,几代音乐人的记忆就这样在音乐节里被不由自主地打开。过往的风华,以及如今的明丽,在浅色光年下铺展。上海给了诸多经典音乐作品,最前卫也最高雅的舞台。而这座舞台,又令一大批音乐家、演奏家,成为历史的主角。也许真正动人心弦的音乐,并非是像霓虹幻彩那样闪烁虚浮,也不是要像东方明珠那般璀璨夺目,而是一份纯净的爱,朴素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感动。
    生命本身就是一首来回弹唱的弦歌,每个人经历了山高水长的流年,依旧可以做到不改初衷,就是对歌者最纯粹的肯定。那首弦歌,是在百媚千红的春光里独守一色,是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独觅一人,是在弱水三千的领域间独取一瓢。寂寞时,会如影相随;迷惘时,会不离不弃。无论上海这座国际都市,来去多么匆匆,流转多么迅速,音乐文化,永远不会被光阴相忘。
    一江春水,满城春风,上海这座音乐文化圣地,给漫步在烟火俗世的旅人带来安宁的休憩。那一朵五月的玉兰,朝春天的尽头盛开。放眼苍茫世间,还有多少事物可以永恒,多少岁月可以支付。唯有音乐,似一树开在时光水岸的繁花,安静于现世一隅,看春秋代谢,凡来尘往,永不凋落。
    原以为在波涛翻涌的上海滩,一个浪花就足以将柔情淹没。却不想,徜徉在优雅的旋律中,昨日千回百转的美好与幸福在今天触手可及。愿上海之春,在人间舞台上走过岁岁年年。愿一曲盛世清音,歌静山河美,抒风流时序。

海上留声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追忆,无论身处怎样的繁华,拥有多少尊荣,有时候,一首老歌就可以将我们带回到过去,重温那一段似水年华。老上海就像一场沉睡的旧梦,原以为相隔百年,那份感觉早已荡然无存,然而许多久违的熟悉,就搁置在一首首老歌里。我们只需轻轻穿过年轮的街道,在某个季节的转角处,就可以与之灵魂相通。
    人说上海美丽得无法复制,等到繁华落尽纤尘,打动心肠的依旧是那一段如烟往事。所以,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大上海,内心始终有一处安静的留白。总以为,摩肩接踵的人流,不会再有优雅的交集。其实在随处可见的海上风情里,我们怀着同一个梦,并且需要依靠那些老旧的记忆来安放心情。
    走进方浜路,这里与新上海的璀璨华丽擦肩,又和旧上海的古老风情相逢。这里被称为“上海老街”,有着明清古风的典雅装帧,亦摆放许多老照片、月历牌、旧画报。那些被岁月遗忘多年的旧物,在南京路、淮海路等著名商业街早已觅不见踪影,于这条老街却随处可寻。商店檐下高挂的红灯笼,以及风中飘摇的酒旗,无不以最古雅的方式,和来往过客讲述老上海风姿绰约的昨天。
    世界各国的朋友,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带着天南地北的风尘,相逢在一条古韵悠长的老街。他们是想在旧时风景里,寻找曾经失落的梦,还是仅仅只为了给生命的旅程,添上一种不同寻常的意境?老上海的音乐在时光深处舒缓地流淌,继而弥漫了整座城市。我们不由自主地沉迷在歌声中,希望在茫茫人海里得以遇见缘定今生的那个人。我们是漂浮的船,老街是渡口。千万人之中的相遇,不能太早,也不能过迟,直到握着彼此手的那一刻才恍然,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