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陈平原拿小雷家的手软,坚持将会议主持下去,将讨论回到主题上来。对于小雷家机构的架设,尤其是雷士根看似很专业的解释,让县里领导拿不出反对意见,他们不痛不痒问了几个搔不到痒处的问题,就将机构架设给通过了。
虽然是分配问题还没解决,雷东宝知道,想要县里将分配问题通过,除非村干部全体不领饷,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雷东宝决定不管县里怎么说,回到村里,就开会将草案化为落实了。砖厂和预制品场都是红伟负责;养猪场交给雷忠富负责,这个决定倒是让雷忠富大为意外,看着台上依然在宣布任命的雷东宝,心情复杂;电线厂交给原本协助雷士根的本村高中毕业生雷正明,技术和为人灵活都拿得岀手;建筑工程队由一位村民承包,自负盈亏,因为雷东宝嫌建筑工程队收入少,麻烦事多。总负责是雷东宝,副总负责是雷士根,名称没改,还是一个书记,一个村长,没采用宋运辉的建议,总觉得农村人用什么经理总经理。至于如何分配,雷东宝干脆不说。以前他什么都先与村民通气,现在则是懒得再说,反正他钱拿多了肯定得挨骂,骂就骂吧,他才不解释。
会上有人提出追还老书记贪污款的事。雷东宝阴沉沉地看了老书记家的方向半天,回答一句老书记一条命够值三万块。台下议论纷纷,雷东宝没兴趣听,讲完就走了。什么民意,他现在不信了。他努力把村集体经济搞好,他自己光荣,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也光荣,他可以日子过得好,带动小雷家这帮人日子也过得好,这就行了。民意?光听民意,他能办成什么事?当初谁支持他开砖窑?当初承包土地时候谁乖乖听话了?
当改变架构后的第一个月工资出来,村民的议论爆炸了。虽然谁也不敢当着雷东宝的面说什么,但雷士根和那几个厂的负责人都被人指着骂。连雷忠富都放弃过去的成见找上雷东宝诉苦,说还是降点工资。但雷东宝说,做得多,做得好,就得拿得多,有种谁也把猪养得好,顶替他雷忠富。挨骂怕什么,做头的哪个不挨骂,头是那么好做的吗,能挨骂也是本事,只要自己行得正站得正坐得正就行。雷忠富听了由不得想到当初他承包的鱼塘被扒了之后他如何骂雷东宝,如今虽然猪场兴旺发达可他依然觉得雷东宝没按承包书办事是错误,但今天听了雷东宝有关挨骂的解释,倒是理解了这个不讲理的书记。做头的,哪里可能事事摆平,总有一头不伏贴地翘起,做头的总会挨几句骂,正常。雷忠富倒是为自己以前的不顾大局对雷东宝生出点歉疚了。
为此,雷忠富没少劝其他几个也拿钱多了的猪场负责人放宽心。这算是替雷东宝分忧解难。
雷母听到的议论就多得多,回家很担心儿子会不会又闯祸,苦苦哀求儿子把工资削减一半,免得哪天被抓去坐牢。但雷东宝告诉母亲,以后谁还敢再当着她的面说,她就说儿子不会霸着书记这个位置,谁有能耐当小雷家书记,她儿子当天就让位。
雷东宝如此蛮横霸道,别人却反而反不起来,反而在议论几天后悄悄接受。反观雷士根、史红伟他们几个越讲理越讲不清理,最后只好把责任都推给雷东宝,说都是东宝书记做的决定,有本事都去找东宝书记。结果,村民不过是多喧闹了几天,后来也没了声音。
反而是有人反映到县里,县里有领导来指责。雷东宝在电话里没客气,也是给那句话,有谁能代替他,他绝不霸占着书记位置。可是,谁能代替他?县里虽然大会小会都把雷东宝的“自私自利”当作现象来研究,当作典型来批评,可他们改变不了现实。最终,闹腾几个月后,所有的反对全都不了了之,小雷家的管理架构改革被强行推行,顺利推行,成功推行。
连宋运辉都没想到,小雷家在分配问题上竟然没掀起翻天巨浪。他更是感觉到,金州与小雷家,这两片土地,那简直不在同一个国家。小雷家是块热土,一块干事业的热土。
因此,宋运辉想到自己的事业。他希望持续不断地奔跑,可是,如果继续目前的工作…他想到水书记在丈人家的那句话,“你这女婿,搞经营比搞技术更有头脑,脑子对政策敏感度高。可惜技术太好,反而让我不舍得把他从技术岗位上换出来。”经营,还是技术?宋运辉发现自己面临选择。经营,是一条不可测的路,可也是充满挑战的路,似乎更是一条可以发挥他宋运辉主观能动性的路,这不正是一条他向往的可以持续奔跑之路?可经营之路,他的起点是零。而技术,他已经小有成就。以他目前在一车间技术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他只要保持,就可以轻易守成。再加他的年龄优势,他的身份背景,他早已稳当地厕身本年龄段,甚至三十年龄段人中的前列,他在工厂技术管理或者生产管理领域的前景指日可待,他只要耐心等待充实资历就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