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宋运辉,其他三个都拿这一路当玩儿,尤其是宋引,看见一朵花,就问爸爸这叫什么花,看见一粒果儿,非要问能不能吃。宋运辉的水平仅仅停留在能不能吃上,其他一概不知,于是大家都很遗憾。太阳热辣辣地烘烤着山谷,空气中蒸腾着花草的清香,耳边流淌着潺潺的水声和幽幽的鸟鸣,还有两小儿的叽叽呱呱。终于对花草的认识告一段落,宋引忍不住问道:“爸爸,你小时候真的从这儿走出去赶火车吗?为什么不到公路上坐汽车?”
梁思申自作聪明道:“爸爸家那时候经济紧张,而且那时候走路没我们轻松,爸爸要挑一只皮箱,一捆被子,还有很多碗啊杯子啊生活用品,是吧?而且爸爸那时候才跟高一生那么大,还小呢。”
宋运辉解释道:“对的,那时候不仅爸爸家里穷,大多数人家普通没钱。经常一个月的工资吃饭零用下来,手头紧巴巴地只剩一块两块钱了。可那时候一张到市里的车票要五毛钱,一家人送我,来回就得去半年积蓄。乘不起,只好摸黑靠两只脚走路,完全靠天上星星月亮照明。幸好那时候大家都烧柴草,山上给搂柴草的割得寸草不生,连蛇都没处窝,一路才有惊无险。那时候我们穿的是自己编的草鞋,还不舍得穿布鞋或者塑料凉鞋,怕一条山路走下来鞋底给走坏。走出山才收起草鞋,换上体面的鞋子。可你们知道吗?因为穷,还因为其他原因,为了让爸爸读大学,姑妈放弃体检也放弃前途。唉,否则,姑妈不会那么早逝。”
宋引听得似懂非懂,回头问梁思申道:“Mum,你呢?”宋引总被可可追问为什么要喊他的妈妈为阿姨,宋引解释不通,又与梁思申非常投缘,在可可滴溜溜的大眼睛追踪之下,改口叫梁思申Mum,算是折中。
梁思申惭愧道:“我生在特权家庭,从小穿皮鞋和白跑鞋。”
宋引想了想,道:“我也是生在特权家庭,我从小坐爸爸的车子,别的小朋友都没有。爸爸,那不好。”
宋运辉走在前面挺不好意思的,幸好大家都看不到他的尴尬,他岔开话头,道:“那时候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电视,看的电影是翻来覆去的几部,大家都不知道好的生活是什么,但都懵懂地认定只要参军或者考大学走出山村,做上干部就能有好生活。听大哥说他当年是凭着在县小学操场一口气跑一万米不倒,被征兵的看中了去,才算是找到活路的。我当然只有考大学一途。没想到走出农村走进城市,全不是自己心中以为的世界,生活一下乱套了,每天接触的都是新事物。思申,那时候也不大会深入判断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只是疯狂地学习学习学习,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有一套道理,结果学得一肚皮的良莠。非常神奇,就是从这条山路走出去的,好像走进一个新世界里。”
两小儿都听不懂,也不爱听,梁思申知道这话是跟她说的,道:“算不算迷失?”
宋运辉想了想,道:“不知道,但心里一直有一根弦:求知,前进。我记得那时候一下涌进来大量西方思潮,打得人眼花缭乱的,还真够让人迷失的。”
梁思申笑道:“是啊,李力曾经推荐他收藏的《走向未来》丛书,我没想到他也看这种书,而且几十本全部通读。这个人,可惜走了歪路。”她说的时候见丈夫回头一笑,她也会心一笑。
宋运辉道:“对,那时候大家面前忽然展现一个新世界,有人裹足不前,有人勇往直前,整个社会忽然不再是一潭死水,于是导致人与人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差异又逼得人无法安于现状,即使再胆小安稳的人也不得不想方设法跟上发展,整个社会充满躁动。有大哥率先走出农村改革一步,有大寻成了迷惘一代,有杨巡成了个体户,还有那时候很有争议的双轨制,真可谓摸着石头过河,思潮千姿百态。”
梁思申道:“混沌初开。”
“更像宇宙大爆炸。到九十年代后反而单纯起来,一心一意搞经济,至此方向已经非常明确。”
梁思申会心点头,但立刻叫道:“可可别钻草丛里去。”
可可正追一只蚱蜢,哪里肯罢手,梁思申只得飞扑过去,先将蚱蜢逮住,交给可可玩。可放手才想到,天哪,她抓了昆虫,心里这才后怕,似乎手里都是毛茸茸的触感。忙展开手心细看,还好,什么刺都没留下。小心看可可,却什么事儿都没,捏着蚱蜢的两只大腿玩得开心,连宋引都避开三尺,粘到爸爸身边,不敢接近可可。梁思申心想,可可到底是男孩子。宋运辉今天一心一意探索自己,忽然想到李力从那时候开始在唯利是图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他自己呢?他若有所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