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他说,数十年后读到这些句子还是想哭。
我好喜欢这首骊歌,但我没唱过。我四处向朋友打听,竟然没人唱过这首歌。原来,大家唱的骊歌是不同的。大部分人唱的是《友谊万岁》,有的唱英文,有的唱中文。最令我惊讶的是有人唱《友谊之光》。《友谊之光》不是电影《监狱风云》的主题曲吗?竟然变成了中学毕业生的骊歌。在台湾念书的朋友说,他那时候唱的是徐志摩的《偶然》。年轻一点的朋友唱的是流行曲。
虽然没有朋友唱过弘一法师那首骊歌,而且年代也不相同,我还是把这支歌用在小说里:男主角约了女主角在他们常去的那家餐厅等。餐厅里刚好有一群中学毕业生在举行谢师宴。男主角等了一个晚上,女主角没有来。他给她太多痛苦了,她不想再见他。学生们正在高唱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他知道她不会来了。她为他唱的,也是一支骊歌。
餐厅外面,她来了,但她没有进去,他们从此没见过一面,天涯永隔。那一支骊歌,一直唱到终结。
再唱一支骊歌
读者阿王来信说,他在五十年前唱过弘一法师填词的这一支骊歌,但是歌词跟我们记得的有一点出入。他记得的歌词是这样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阿王说,这是半世纪以前的残存记忆。近二十年来,他的好友一一辞世,他自己亦年逾花甲,低唱至“知交半零落”,不禁怆然而泪下。
骊歌触动了人心。每个年代都有一支骊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支唱起来会流泪、听到也会伤感的骊歌。一个朋友说,他那时候唱的骊歌是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这支骊歌听起来是那么轻,离别却是沉重的。我们不一定是为要离开的那个人伤感,有时候,我们觉得伤感的,是离别本身。
有相逢,就有别离,可是,每个人都害怕别离。大家都知道,最后的一次别离就是死亡。我们口里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心里却舍不得喝掉手中的酒,还想再唱一支歌,再唱一支歌。你可不可以不走?
到了夏天我就离开
今年初春的时候,他女朋友跟他说:
“到了夏天我就会离开你。”
那个时候,他以为她只是随便说说。假如她真的要离开,没有任何理由要等到夏天。
到了夏天,她真的一声不响走了。
他四处打听她的下落。后来,她的朋友把一封信交给他。她在信上说:
“我不是说过到了夏天就离开你的吗?”
她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从今以后,她不打算再见他。她已经给他太多机会了。
她走了,他才知道她说夏天要走,是当真的。他们一起三年了。她很爱他,但是他有两吹不忠的纪录。虽然他最后还是回到她身边,她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有下一次。他们常常为了这些事吵架。每一次吵架之后,感情又好像好了一点。他以为她只是闹情绪,他以为她舍不得他,绝对不会离开。现在他知道,女人是有一条底线的。
她每次都原谅他,因为他还没把她逼到底线。女人不会告诉男人那条底线在哪里。那条底线可能是——他又向她撒谎。他这天晚上又不回家。他给她的吻是敷衍的。大家又再吵架。大家已经懒得再吵架。
她给他很多机会,但是到了她设定的底线,她就绝望了,不再留恋。选择夏天,因为他们在夏天相遇。
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深夜里看书,情节很感动,我一边看一边哭。第二天早上起来,想起那个故事,结果又哭了。不久之前的一天,我还问自己:“我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起了。我好像很久没有哭过。
今天再想想,那个故事井不是特别感动。也许,我们只是找个藉口哭罢了。哭过一场,忽然觉得身心舒畅,就好像在秋凉的早上到郊外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也好像刚刚做完一场运动,体重减轻了。所有的压力和愁绪都和泪水一起冲走了。流泪原来是有益身心的。
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