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日记(23)

2025-10-10 评论

    十八日
    早上六点半到威尼斯的陆地部分Mestre,之后坐通勤火车到威尼斯。
    去铺子里问有没有猪肉卖,“没有。”
    十九日
    与制片人RobertoCicutto先生联系好,明天到北部山上去看奥米(ErmannoOlmi)先生。
    奥米正在山上拍一部新电影。年初的时候奥米邀请我和米塔去过一次,那时他还在选景,山上的雪很厚,奥米滑了一跤,六十岁的人,哈哈大笑。
    我只看过奥米的第一部电影《Ifidanzat》和他一九七八年获得坎城影展奖的《木鞋树》(L’aldreodeglizoccoli)(一九七八年我还在乡下打赤脚,那里不做木鞋,其实在乡下砍了十年树,真应该做些木鞋,也算对得起那些树)。我非常喜欢《木鞋树》,而奥米在他的第一部电影中就是成熟的了。《木鞋树》的摄影非常朴素,是凝视。中国电影里只有台湾侯孝贤的电影是这样的,内地的电影摄影总有一种摄影腔。我特别记得问奥米《木鞋树》的摄影是谁,奥米的脸一下红了,说,是我。

    二十日
    Cicutto先生早上从法国到威尼斯来。我和马克去机场与他会合,之后开车上山去。
    与Cicutto先生讲起我在威尼斯住的地方,Cicutto先生说他小时候就住在那里,经常在S.Stefano广场踢球。威尼斯的广场和小巷经常有孩子踢球,所以我认为威尼斯窗上的铁栏杆不是防贼的,是防球的。
    下午到山里。森林的小路上远远过来一辆拉木头的拖拉机,有两个老头儿跟在后面,这是电影当中的一个镜头。
    奥米在树林里。
    奥米说,电影还没有开拍,但是今天因有些病树要砍,于是趁机拍其中的一个镜头。在这个镜头的结尾,需要开始下雪,于是用纸做一点假雪,等冬天再拍大雪纷飞,接在一起。
    奥米说,刚才过去的那个拖拉机,是一九一八年的,电影里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树林里飞着无数的小虫子,奥米一边说,一边挥手赶开它们。助手们在用纸做雪花,效果不理想,我有这方面的经验,于是自告奋勇。让纸屑飘落的办法是先要抻松整张纸,然后再轻轻拉成小片,这样的纸屑可以透过一些空气,会像真的雪那样飘,而不是垂直落下。
    我撕好纸,助手拿去镜头前抖落下来,成功了,奥米非常高兴,我亦高兴。
    晚上吃饭前,旅馆所在的奥龙佐(Auronzo)市的市长PietroDeFlorian先生跑来,要给我配眼镜。原来年初我来的时候,奥米听说我在找有弹性的软眼镜腿,于是记住了,这次来,奥米请市长帮忙,市长先生有一个眼镜店。市长没有薪水,中国人大概是不要做这“官”的。
    奥龙佐市大概相当于中国一个镇的大小,依山傍水,随意而精致。
    我的鼻子是蒙古人种的鼻子,鼻梁低,要想让眼镜固定在鼻子上,只得靠有弹性的软眼镜腿扯住耳朵,但是这种眼镜腿已经很难配到了,二次大战以前流行这种眼镜腿。欧洲人的鼻子高,因此眼镜可以很容易就架在鼻梁上,甚至有一种夹在鼻子的上眼镜,完全用不着眼镜腿。我认为欧洲人的鼻子是为了戴眼镜而事先长好的。
    奥米和这个地区的人很熟。
    二十一日
    早上和马克在小镇上游逛。此地风景好得像假的。
    一个荒废的小楼的墙上有二次大战时墨索里尼的语录:意大利有悠久的文化,因此意大利在这个世界上有权力。半个世纪前的墨迹,斑驳得像中国文化大革命时的毛泽东语录。
    与Cicutto先生谈《树王》的电影合同。奥米和Cicutto先生希望将《树王》拍成电影,我则认为不适合拍成电影,如果要拍,也需改动很大,几乎变成另外一个故事。你怎么砍那么多树,然后再烧掉呢?奥米说当然不能,但是有办法。
    今天有宗教活动,神父领着长长的一队人在街上游行,教堂的钟声响彻山谷。
    再见到奥米的时候,我提到《木鞋树》里的教堂钟声。奥米在阳光下眯起眼睛,说以前教堂的钟声就是现在的电视,钟声是一种语言,农民可以在钟声里听出天气预报,村里谁死了,谁结婚了,火警也靠钟声来传达。这种语言现在失传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