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既然来了十三陵,怎么能不请一座貔貅呢?”
话音刚落,大巴驶入一个大院。这是十三陵旁一个规模不小的玉器城,我们的午餐也将在此解决,八菜一汤。
一名男工作人员上前接待,把我们领到入口处的貔貅石雕,又讲了一遍貔貅传说。也许发财的事百听不厌,大部分人都围在石雕边,听得聚精会神,依他的话摸了摸石头,沾财气。进入大厅前,小李特地严肃交代“里面不允许拍照”。
厅极大,人声鼎沸,一眼望不到头。玻璃柜台里全是大小、色泽各异的玉貔貅。很多人正在仔细挑拣,准备掏钱“请”财神。
我是“请”不动了,打算快速出去,直奔餐厅。这个大厅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排满柜台,隔出的之字路极长,没完没了地曲折向前。我一路穿过玉器、木雕、景泰蓝、牛角梳和编织手串,终于出了大厅。
餐厅更加嘈杂,摆着20多个大圆桌,桌上有15副湿嗒嗒的碗筷。用餐节奏紧张,一坐满15人,推餐车的阿姨就迅速上菜,一吃完,餐具就被立刻收掉。
马尾女孩也径直跳过了购物环节,我们在餐厅相遇,与陌生人拼足一桌。上菜了,海带丝、萝卜块、拍黄瓜、豆腐丝、土豆丝、豆芽菜、圆白菜,和几乎全是面粉的丸子,汤格外清透,几丝蛋花悬浮其中。原来八菜一汤是八凉菜一汤。
我咽下一口冰凉干硬的米饭,瞟到一个移动餐车正售卖小米粥、包子和咸鸭蛋,生意很不错。我立刻放下筷子奔上前,一杯尚温热的粥和一个咸鸭蛋要价10元。我又掏钱了,一回头正好对上马尾姑娘复杂的眼神,有点心虚,仿佛自己背叛了革命。
再回到车上,每个人都在抱怨。小李微笑道:“朋友们,凭良心说,咱们就花100块钱,走这么多景点,还想吃得好,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大家安静了,马尾姑娘脸色难看,也不再说话。小李话锋一转,“没关系,小李请大家免费吃果脯和烤鸭。”
车很快拐进另一个特产商城,我又一次穿越漫长的折回购物通道,沿路都是推荐试吃的售货员,切成花生米大小的油亮烤鸭和颜色艳丽的果脯盛在小纸盘里,戳着牙签。试吃免费。
地图上,十三陵已经近在咫尺,却依然不是下一个站点。
我们先被拉到了自费项目老北京堂会,观看天桥技艺。每个艺人都有一个凄惨动人的故事,吞剑的彪悍大哥为了艺术忍饥挨饿,表演柔术的小女孩据说是弃婴,性格自闭却刻苦自强。艺人们讲起故事,曲调悲戚的背景音乐适时响起,小女孩举着竹筐下台走入观众区。每次走到桌子边,她就停下来,低头不语,不少人便给了钱。马尾女孩紧抿着嘴,不为所动。
正午时分,我们终于到了真正的景点——十三陵中的长陵。我们几十个人散进景区,走过祾恩门,就到了祾恩殿,一座朱棣像和一些明朝物件很快便能看完,再匆匆绕一圈地宫之上的宝城,集合时间就到了。这一趟总共花了不到四十分钟。
小李说:“三十分钟是逛陵,四十分钟是赏陵,五十分钟就是守陵了”——“朋友们,皇帝坟头不干净,此地不宜久留啊。”
三
一天的行程到此已结束。一看表,才下午2点多,我们居然走完了六个“景点”,每个地方都危机重重,一不小心兜里的钱就莫名其妙花出去了。马尾姑娘坚守到现在真是不易。
大巴开到了一个汽车安检站点。小李解释说,汽车需要在此打扫卫生、加油、安检。我们可以到里面休息。但一下车,大家就紧张起来。我们被领进一个看起来规格更高的玉器城。几个穿制服的导购员把我们带到一个摆满座椅的房间,殷勤地送上热水,分发面包、点心。
接点心时,大家都有些犹豫。
这时,一个年轻人推门进来。他脖子上挂着粗金链,暗花夹克,皮鞋看起来很贵。年轻人个头小,却自带气场,一进屋,几个导购员叫了声“张总好”,交握双手让到一边。张总南方口音,自称江浙人,这是他父亲的公司,他自己则在澳门做博彩生意。他开门见山:“你们放心,不需要你们购物。”
那需要什么呢?张总开始一番演说。北京市旅游局正在开展“千团无投诉”旅游购物单位评选,全北京无数个旅游单位竞争11个名额。他希望我们在旅游局或者媒体调查时给个好评,顺便给别的单位送个差评。我们之所以来到这儿,是他20块钱一个人跟导游买来的。他不指望我们购物,“这儿是骗外国人的”,至于几百块的人头费,“司机到边上加个油就能赚回来”——那加油站也是他家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