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进来也是看了粥粥一眼又一眼,最终说了声:“跟我来书房。”
粥粥心里说了句:我还饿着呢。但是见五爷眉头皱出一个川字,心想还是别惹他的好,只得乖乖跟了进去。
五爷进去就道:“你说你念过三年书,都读过哪几本了?”
粥粥心说,看来管家已经通报他了,这下自己得记住了,免得以后不小心漏出只读过两年的事实来。她想了想,道:“我看了《三国志》,《西汉演义》,《春秋战国》,《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还有很多书,记不得了。”
五爷一听非常吃惊,这些书他只听说,一本没有看过,难道这个小小孩子真的看过?他疑惑地问:“《百家姓》,《三字经》,《女儿经》,《烈女传》,《孝经》,这样你有没有学过?你先生以前是从哪里教起的?”
粥粥还愣是没学过这些,张先生不是没有想教她这些过,但是粥粥除了把《列女传》当故事看,其他她都觉得太浅,不值得学,但是眼下主人见问,只有避重就轻地回答:“有些只有薄薄一张纸的文章谁还记得,《三字经》《女儿经》这两经一天都可以打发了,简单得很。”
五爷又是怪怪地看着她,道:“你倒是把《三字经》背一遍看。”
粥粥捂着肚子道:“五爷,我一早到现在还没吃过饭,饿得慌,什么都想不出来了,不如我去隔壁先吃了饭才过来伺候你?回来你叫背啥就背啥,《孙子兵法》都没问题。”小黑脸上全是可怜。
五爷终于明白这人有点无赖相,叫她做什么她未必会做的,想端起脸来说句“不背不许吃饭”等的话,又觉得此人年纪太小,胜之不武,他想着可能是管家也被他惹烦了,所以找了这么个不是对手的对手给他使唤,叫他有气没处撒。想到这儿,他挥挥手,懒懒地道:“去吧,快点吃完,给我磨墨。”
粥粥如蒙大赦,欢奔而去,脑子里全是红黄绿的饭菜,早把碧落的叮咛扔到耳后,她当然不会去关注五爷在她身后气得青绿的臭脸。直到碧落吓得捂住嘴拚命使眼色打手势,她这才依稀恍惚想起饭菜之外还有其他要紧事情需要关注,忙一个急刹,双臂紧贴身体,游魂似地走向饭菜,碧落和旁边的青影反而给逗得笑了,但是他们一看见五爷出现在门口的脸,立刻眼观鼻鼻观心,只有粥粥背着身走不知道,她只看见怎么饭少了一半,菜却没怎么动过,而碧落姐姐却是吃完饭的样子。
她狐疑地看着碧落,碧落不敢说话,给她一个手势,意思是叫她吃,她立刻不客气地开动,转眼间风扫残云,一盘子饭菜一扫而空,粥粥吃得甚为满足,只觉得此生吃得最爽的只有那天与伊不二海地等一起吃的和今天的,菜好吃,量又够。当她直起身子打出第一个饱嗝时,才发现三个人都大惊小怪地看着她,粥粥不解,但又不敢当着五爷的面说话,收拾起饭碗想去洗,却被青影拿下,在大门口一搁就罢。
吃饱的粥粥时不会偷懒的,她轻手轻脚从五爷身边飘过,进去书房磨墨。这磨墨的本事粥粥熟悉得很,家里坚如铜铁的烂墨她都伺候过,何况是现在手中这等上好徽墨?不用多久就墨出一砚浓淡适宜的好墨,然后背手站到一边。
五爷看她磨墨的手势倒是象接触过书香的,但是这人说的话和那付吃相实在叫人怀疑。但是来日方长,他有的是时候挑这小丫头的空子。他坐下身,对粥粥道:“把包里的《论语》拿给我。”粥粥依言一丝不错地拿给他,五爷一看没错,心想还真是认识字的。遂不理她,管自己背书。
五爷本是通房丫鬟生的儿子,在家一直没地位得很,但是年长点后因书读得好,而他爹爹这个商人受社会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又盼着家中出个读书人光宗耀祖,两下里一搭,他的地位自然就高了,得了个独立小院不说,他娘也升为姨娘。想到小时候受的苦楚,五爷对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下人讨厌得很,不顺心了就骂,而他爹却是一力支持他,说那是读书人的硬气,应该,应该,于是五爷便更嚣张了点。
前几个伺候他读书的小子丫鬟他都看不上,不是说人愚钝,就是说人吵闹,来来去去已经换了五六个了,今天粥粥新人上阵,他心里已经与之对上了,只想着什么时候可以逼得这个叫豆豆的小丫鬟失控。他是读书人,自然不屑于体罚,他觉得他应有自己的一套。
粥粥看五爷背书,觉得烦得很,“嗡嗡”地象蚊子苍蝇叫,但是又没办法,寄人篱下嘛。无聊得很,便站在那里游目四顾,见书架上有本《战国策》,正是屠村前夜她准备看的。她很想去拿来坐在地上看,但是又怕这个吓人的五爷不许,只得拿眼睛一遍一遍地扫向那里,顺别听着五爷背今天上课学来的文章。听了半天她终于忍不住道:“倒数第九句你只有第一遍读对,后面全背错。”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