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89)

2025-10-10 评论


书之传述未终,余帙杳不可得;既云梦者,宜乎留其有余不尽,犹人之梦方觉,兀坐追思,置怀抱于永永也。

不是蓄意续书者的话。

这篇序开始说:

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

显然书名"红楼梦",通篇没提"石头记"。而且此本目录前、每回前后、每叶中缝都标明"红楼梦"三字(见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第一○二五页)。迄今误作"甲辰本石头记",大概是因为当时(一七八四年)"石头记"脍炙人口,"红楼梦"没人知道,书商见是同一部书,另加题页,采用"石头记"书名。

当然,续书人也用"红楼梦"这名字。这一个巧合,与甲辰本改第二十二回的人与序之间的矛盾,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此本是续书人的前八十回,后四十回还没写完,或是起初不被接受,但是此书的八十回本是有市价的,十分昂贵,所以已经传抄了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辗转落到梦觉主人手中。

戚本贾政猜惜春制谜后,自忖四姊妹制谜都是不祥之兆,个别分析,这一段太露骨,破坏了预言应有的神秘气氛,文笔也乏弱。下接宝钗制谜。庚本在惜春的谜语后截断,回后附记宝钗制谜,不管是作者自己还是批者写给作者的备忘录,都是摘录删文中保留的一个谜语,并非摘录一回本背面破损的阙文,其理甚明。因此庚本此回与全抄本第二十四回同一情形,都是回末改写抽换,而缺改稿。

畸笏似乎不会没看过原有的第二十二回,但是因为一贯的不提改写,只说"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补"可能是指回尾破失,也可能是未完待续,完全无视于戚本此回的存在。

第二十二回与第六十三回同是从最早的早本里保留下来的,而太虚幻境的预言写得比较晚,相隔的年数太久,因此一部份与这两回的预言重复。太虚幻境在此书是后进,再加上贾瑞的故事中的线索,可知太虚幻境是跟著“风月宝鉴"一起搬过来的,原名"太虚玄境",吸收入此书后改名太虚幻境。这是在十载五次增删中。有了太虚幻境,才有金陵十二钗簿籍,有红楼梦曲。因此"增删五次"后,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畸笏又主张用"红楼梦"为总名。

金陵十二钗都属于薄命司,因此预言湘云早寡。本来她是与卫若兰白头偕老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从早本保留下来的回目。这大概就是"白首双星"的谜底。

一七六七年畸笏惋惜"后数十回"内的卫若兰射圃文字遗失了,显然"后数十回"其他的部份尚在。次年一七六八,乾隆三十三年,永忠作"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三首。墨香名额尔赫宜,是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的叔父,但是比敦诚还小十岁(见赵冈著“红楼梦新探"第一三四页)。他没有"庚辰秋月定本"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只有一七五四本前的百回"红楼梦",里面想必缺卫若兰射圃回,像"庚辰秋月定本"之缺第六十四、六十七回。

百回"红楼梦"里贾家没有抄家,获罪后荣府仍聚居原址,"散场"在获罪前,宝玉迁出园去,探春远嫁,黛玉死了。迎春之死大概也在这时候。太虚幻境预言迎春婚后"一载赴黄粱","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她是秋天出嫁的。合看第二十六与第七十九回批语,后文有潇湘馆"落叶萧萧,寒漠漠",是黛玉死后"对境悼颦儿"。"落叶萧萧,"又是秋天了。

自一七五四本添写抄家,一七六○初叶写狱神庙,关于"抄没、狱神庙诸事",代替原有的获罪一回。八十回后获罪前的几回不受影响,不需要改。这几回其实是百回"红楼梦"的高潮。因为避讳抄家,写荣府受的打击较轻,而将重心移到时间的悲剧上,少年时代一过,都被逐出乐园。此后祸发,只毁了宁府,荣府的衰落不过加速与表面化。第七十二回林之孝已经在说"家道艰难",建议遣散一部份婢女奴仆,出事后实行遣散,导致袭人之去。去后终于与蒋玉菡一同奉养宝玉宝钗夫妇,成为末一二十回的一条主线。

直到一七六八年,作者逝世后五六年,自八十一回起的这几回定稿还保存在百回"红楼梦"里,结果竟失传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