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373)

2025-10-10 评论

  从此,伯虎兄摒弃了传统观念,坚决一脱到底,光着身子四处走,看见大姑娘就上去傻笑,还经常高呼口号:“我是宁王的贵客!”

  他这一搞,整个南昌城都不得安宁,许多人纷纷出来看热闹,朱宸濠的面子算是给丢光了,他气急败坏,连忙下令赶紧把这位大爷送回苏州,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终于虎口脱险的唐伯虎松了一口气,但在庆祝劫后余生的同时,他对人生也已经彻底绝望。

  他此后的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彻底堕落。

  日以继夜的饮酒作乐,纵情声色,摧垮了他的身体,却也成就了他的艺术,他的诗词书画都不拘泥于规则,特别是他的人物画,被认为三百年中无人可望项背。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四年后(嘉靖二年,公元1523 年),这位中国文化史上的天才结束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永远归于沉寂。

  有时,我也曾看过电视上那些以唐伯虎为原型的电视剧,看着他如何智斗奸臣,看着他如何娶得美人归,这些情节大都十分搞笑,但无论如何,每次我都笑不出来。

  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浮现着的,是那个真实的唐伯虎,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那个怀才不遇的中年人,那个心灰意冷的老人。

  是那个在无奈中痛苦挣扎、无比绝望的灵魂。

  只有那首桃花歌仍旧在诉说着他的心声,萦绕千载,从未散去。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诀别】

  送走了唐伯虎的朱宸濠却没有丝毫的忧伤愁绪,他正鼓足精神,准备着自己的造反事业。

  王守仁与孙燧的暧昧关系没有逃过他的眼睛,对这两个人,他一直十分头疼,孙燧就不说了,王守仁他也是久闻大名,将来一旦动手,此二人将是最强大的敌手。

  应该想个办法解决他们了。

  但目前是造反的最关键阶段,毕竟是两个巡抚,如果私下派人黑了他们,恐怕要出乱子,可要是放任不管,又似乎不太妥当。

  此时,刘养正却提出了一个疑虑,打断了朱宸濠的思索。

  “如果他们把这里的情况上奏朝廷怎么办?”

  朱宸濠看着担忧的刘养正,突然笑了:

  “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

  说话之间,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你去找人通知孙燧和王守仁,我要和他们见一面。”

  孙燧和王守仁也正在商量着对策,在对目前态势进行仔细分析后,王守仁得出了一个我方前景的科学预测——死路一条。

  孙燧十分同意这个观点。

  皇帝是不能指望了,朱厚照兄也没工夫搭理这些事情,能给皇帝递话的那几个宠臣,如果没有钱是打不通关系的。而根据最新消息,拥有兵权的江西镇守太监也已经被朱宸濠收买。

  现在是彻底的“三没有”状态,没有兵,没有将,也没有人管。

  四周都是朱宸濠的人,天罗地网,无所遁形。

  这种情形在兵法里有一个特定的称呼——“绝地”。

  “那就向朝廷内阁直接上书吧。”王守仁提出了似乎唯一可行的建议。

  然而孙燧摇了摇头,反问了一句:

  “有用吗?”

  自从朱宸濠招兵买马以来,从言官、御史到各级地方官员,告他的人数不胜数,可没一个人能够告倒他。

  为什么?

  除了有宠臣钱宁保他之外,内阁中的那个人和他也有着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对于那个人,王守仁并不陌生,他明白孙燧的意思。

  唯一的一条路似乎也不通了,王守仁又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

  忽然他眼睛一亮,有了一个想法:

  “还是写封书信送到朝廷去吧。”

  孙燧有点不耐烦了:

  “不是告诉过你没用吗?”

  “你误会了,不是给内阁,而是送给另一个人的。”

  王守仁的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我只是要一样东西而已。”

  朱宸濠的使者到了,他通知两人,朱宸濠邀请他们吃饭,务必赏光。

  王守仁和孙燧对视一眼,立刻答应了。

  这次宴会的日期大致在正德十四年(1519)的四五月间,距离最后日期的到来已经很近了,双方将在这场宴会上展开撕破脸前的最后一场交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当年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