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690)

2025-10-10 评论


  日军就此陷入绝境,但小西行长并不慌张,因为那个约定的日期,已经近在眼前。

  十一月五日,只要等到那天,一切都将结束。

  在期盼和忐忑之中,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

  依照之前的约定,日军加藤清正、岛津义弘、小西行长三部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战利品,准备撤退。而对峙的明军,却依然毫无动静,仍旧被蒙在鼓里。

  如无意外,日军将携带其掠成果,背负着杀戮的血债,安然撤回日本。

  然而意外发生了。

  就在此前不久,日本五大老(丰臣秀吉五位托孤大臣)向明军派出使者,表示如果朝鲜派出王子作为人质,并每年交纳贡米、虎皮、人参,日方出于怜悯,将会考虑撤军。

  今时今日,还敢如此狂妄,似乎有点不近情理,但事实上,这是日军的一个策略。为了掩护即将到来的撤退,必须麻痹敌军。

  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个所谓的计策,却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因为麻贵同志虽然姓麻,却很难被麻痹。毕竟在明朝政府混了几十年,什么阴谋诡计都见过了,日本人在这方面,还处于小学生水平。

  所以麻贵立即判定了日军的真实意图——逃跑。

  此时是十一月七日,麻贵命令,全军动员,密切注意日军动向,随时准备出击。

  十一月八日,驻扎在古今岛的陈璘接到密报,确认丰臣秀吉已经死亡,日军即将撤退。他随即下令,水军戒备,准备作战。

  明军知道,日军不知道明军知道。在千钧一发的局势中,战场迎来了最后的宁静。

  无论如何,双方都已确定,生死成败,只在顷刻之间。

  十天之后,最后摊牌。

  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八日,加藤清正突然自蔚山撤退。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明军并未阻拦。

  随后,驻扎泗川的岛津义弘也率第五军撤退,明军仍然未动。

  五大老一片欢腾,在他们看来,撤军行动十分成功,明军毫不知情。

  然而接下来,一个消息打断了他们的欢呼——小西行长被拦住了。

  作为脑筋最灵活的日军将领,小西行长的反应极快,获准撤退后,他立即带兵,日夜兼程赶赴海边,却看到了等待已久的明军水师。

  但小西行长并不惊慌,因为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

  顺天离海较远,不利逃跑,而沿海地区水路复杂,易于封锁,如果明军不来,那才是怪事。

  为了实现胜利大逃亡,他已想出了对策,并付诸实施,而到目前为止,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顺利脱身指日可待。

  但事实上,五大老错了,小西行长也错了。

  明军放任加藤清正和岛津义弘逃走,并非疏忽,而是一个圈套的开始。

  在之前的十天里,麻贵对局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清醒地意识到,日军有意撤退,但凭借明军目前的兵力,是很难全歼敌军的,恰恰相反,对方已有了充足的撤军准备,如果逼狗跳墙,后果将很难预料。

  唯一的方法,就是逐个击破。

  但日军是同时撤退的,明军兵力有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十一月四日,他终于找到了那个方法。

  就在这一天,陈璘出海巡视,突然发现自顺天方向驶出一条日军小船,行踪隐蔽,速度极快。

  要换在以往,陈璘会立即下令向此船开炮。

  但这一次,他犹豫了,因为几十年战场经验告诉他,不能攻击这条船。

  考虑片刻后,他派出了舰只跟踪此船,几个时辰之后,消息传回,他的估计得到了印证——这条船的目的地,是泗川。

  他立即将此时通报麻贵,双方的判断达成了惊人的一致:几天之内,日军将全军撤退,而那条小船,是小西行长派出的,其唯一目的,是向岛津义弘求援。

  这正是小西行长的对策,他知道,一旦撤退开始,靠海的加藤清正和岛津义弘必定能顺利溜号,而他地形不利,很可能被堵住,到时只能找人帮忙。

  加藤清正是老对头,不帮着明军打自己,就算不错了,是绝靠不住的。

  只能指望岛津义弘了,他相信,关键时刻,这位二杆子是会拉兄弟一把的。

  于是他派出小船通报此事,而结果也让他很满意,小船安全返回,并带来了岛津义弘的承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当年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