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852)

2025-10-10 评论


  为及早解脱自己,他找到了当年的同事,吏科给事中陈尔翼。

  两人商议的结果是,由杨所修出面,弹劾崔呈秀。

  这是条极端狡诈的计谋,是人类智商极致的体现:

  弹劾崔呈秀,可以给崇祯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认定自己不是阉党,即使将来秋后算帐,也绝轮不到自己头上。

  但既然认定崇祯要除掉阉党,要提前立功,为什么不干脆弹劾魏忠贤呢?

  原因很简单,如果崇祯未必能干得过魏忠贤,到时回头清算,自己也跑不了,而且魏忠贤毕竟是阉党首领,如果首领倒掉,就会全部清盘,彻查阉党,必定会搞到自己头上。

  崔呈秀是阉党的重要人物,攻击他,可以赢得崇祯的信任,也不会得罪魏忠贤,还能把阉党以往的所有黑锅都让他背上,精彩,真精彩。

  为了大家,崔先生,你就背了吧。

  这个近乎完美的计划,几乎得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结局。

  几乎得到,就是没有得到。

  因为计划的进行过程中,出现了纰漏:他们忽略了一个人——崔呈秀。

  杨所修、陈尔翼千算万算,却算漏了崔呈秀本人,能成为阉党的头号人物,崔大人绝非善类,这把戏能骗过魏忠贤,却骗不了崔呈秀。

  弹劾发生的当天,他就看穿了这个诡计,他意识到,大祸即将临头。

  但他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十分从容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派人找到了杨所修,大骂了对方一顿,最后说,如果你不尽快了解此事,就派人查你。

  大家同坐一条船,谁的屁股都不干净,敢玩阴的,大家就一起完蛋!

  这句话相当有效,杨所修当即表示,愿意再次上疏,为崔呈秀辩解。

  问题是,他已经骂过了,再上疏辩护,实在有点婊子的感觉,所以,这个当婊子的任务,就交给了陈尔翼。

  问题是,原先把崔呈秀推出来,就是让他背锅的,现在把他拉出来,就必须填个人进去,杨所修不行,魏忠贤不行,崇祯更不行,实在很难办。

  但陈尔翼不愧是老牌给事中,活人找不到,找到了死人。

  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所谓“东林余孽”的身上,如此一来,杨所修是无知的,崔呈秀是无辜的,世界又和平了。

  倒腾来,又倒腾去,崔呈秀没错,杨所修没错,陈尔翼当然也没错,所有的错误,都是东林党搞的,就这样,球踢到了崇祯的身上。

  但最有水平的,还是崇祯,面对陈尔翼的奏疏,他只说了几句话,就把球踢到天上:

  “大臣之间的问题,先帝(指天启)已经搞清楚了,我刚上台(朕初御极),这些事情不太清楚,也不打算深究,你们不许多事!”

  结果非常圆满,崔呈秀同志洗清了嫌疑,杨所修和陈尔翼虽说没有收获,也没有损失,完美落幕。

  但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天启七年(1627)十月十五日,云南监察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崔呈秀贪权弄私,十恶不赦!

  在这封文书中,杨维垣表现出极强的正义感,他愤怒地质问阉党,谴责了崔呈秀的恶行。

  杨维垣是阉党。

  说起来大家的智商都不低,杨所修的创意不但属于他,也属于无数无耻的阉党同仁们,反正干了也没损失,不干白不干,白干谁不干?

  形势非常明显,崔呈秀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对于立志搞掉阉党的崇祯而言,这是最好的机会。

  但崇祯没有动手。他不但没有动手,还骂了杨维垣,说他轻率发言。

  事实上,他确实不打算动手,虽然他明知现在解决崔呈秀,不但轻而易举,还能有效打击阉党,但他就是不动手。

  因为他的直觉告诉他,在杨维垣的这封奏疏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很快,他的直觉得到了证实。

  几天后,杨维垣再次上疏,弹劾崔呈秀。

  这是一个怪异的举动,皇帝都发了话,依然豁出去硬干,行动极其反常。

  而反常的原因,就在他的奏疏里。

  在这封奏疏里,他不但攻击崔呈秀,还捧了一个人——魏忠贤。

  照他的说法,长期以来,崔呈秀没给魏忠贤帮忙,净添乱,是不折不扣的罪魁祸首。

  崇祯的判断很正确,在杨维垣的背后,是魏忠贤的身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当年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