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962)

2025-10-10 评论


  这个女儿,叫做长平公主,关于她的前世今生,金庸同志已经说过了,虽然相关内容(包括后来跟韦小宝同志的际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胡扯,但有一点是正确的,他确实砍断了女儿的手臂。

  这个举动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实际情况,却比许多人想象中复杂得多,但无论如何,原因很简单,他不希望这个女儿落入敌人的手中,遭受更大的侮辱。

  不是残忍,而是慈爱。

  我知道,许多人永远无法理解,那是因为,他们永远无需去理解。

  处理完一切后,崇祯决定,去做最后一件事——自尽。

  自尽,是一件比较有勇气的事,按照某位哲学家的说法,你敢死,还不敢活吗?没种。

  但现实是残酷的,而今这个世界,要活下去,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

  但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我说过,所谓王朝,跟公司单位差不多,单位出了事,领导要负责任,降级、扣工资、辞退,当然,也包括自尽。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绝不妥协。

  二、绝不当俘虏。

  三、尊严于是,在那天夜里,崇祯登上了煤山(今天叫做景山),陪在他身边的,还有一个叫做王承恩的太监。

  就这样吗?

  就这样吧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他走向了那颗树。

  应该结束了。

  按照惯例,每个人的讲述结束时,会有一句结束语,而当这个王朝结束的时候,也会有一句话,最后一句话。

  是的,这句话我已经写过了,不是昨天,也不是前天,而是几年以前,在我的第一本书里,朱元璋登基那一段的最后,有一句话,就是那句,几年前,我就写好了。

  还记得吗?

  所有的王朝,他的开始,正如他的结束,所以才有了这句结束语,没错,就是下面这句: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结束了吗?

  结束了。

  真的结束了吗?

  没有。

  从理论上说,文章结束了,但从实践上说,还没有。

  废话。

  其实历史和小说不一样,因为历史的答案,所有人都知道,崇祯同志终究是要死的,而且肯定是吊死,他不会撞墙,不会抹脖子,不会喝敌敌畏,总而言之,我不说,你们都知道。

  所以结局应该是固定的,没有支线。

  但是,我的结局,并不是这个。换句话说,我的文章,有两个结局,这只是第一个。

  我读了十五年历史,尊重历史,所以这篇文章从头至尾,不能说无一字无来历,但大多数,都是有出处的。我不敢瞎编。

  所以第二个结局,也是真实的,只不过比较奇特,它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最后,我决定把这个比较奇特的结局写出来。

  第二个结局徐宏祖出生的时候,是万历十五年。

  在这个特定的年龄出生,真是缘分,但外面的世界,跟徐宏祖并没有多大关系,他的老家在江阴,山清水秀,不用搞政治,也不怕被人砍,比较清净。

  当然,清净归清净,在那年头,要想出人头地,青史留名,只有一条路——考试(似乎今天也是)。

  徐宏祖不想考试,不想出人头地,不想青史留名,他只想玩。

  按史籍说,是从小就玩,且玩得比较狠,比较特别,不扔沙包,不滚铁环,只是四处瞎转悠,遇到山就爬,遇到河就下,人极小,胆子极大。

  此外,他极其讨厌考试,长大后,让他去考科举,死都不去。该情节,放在现在,大致相当于抗拒高考。

  这号人,当年跟今天的下场,估计是差不多,被拉回家打一半死不活,绝无幸免。

  然而徐宏祖的父母没有打他,非但没有打他,还告诉他,你要想玩,就玩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行。

  这种看似惊世骇俗的思想,似乎很不合理,但对徐家人而言,很合理。

  对了,应该介绍一下徐宏祖同志的家世,虽然他的父母,并非什么大人物,也没名气,但他有一位祖先,还算是很有名的,当然,不是好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当年明月